玄烨《山海关》原文与赏析
玄烨
重关称第一,扼险守雄边。
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
戍歌终岁苦,插羽不时传。
作镇隆三辅,征输困百年。
笳寒龙塞月, 甲冷雉楼烟,
历数归皇极,纲维秉化权。
漫劳严锁钥,空自结山川。
在德诚非易,临风更慨然!
文武兼备之君自然宏观天下,做诗起首高远不凡。其首联曰:“重关称第一。扼险守雄边”。英气勃发的康熙二次东巡山海关首先看到的,是山海关与国安危的、大自然与社会历史合一的战略殊位价值; 而不是那一般名胜的物华景观。“重关”远出古乐府曹植《美女篇》“高门结重关”,实指门闩。诗引比于天下关隘说山海关当称天下第一。诗句意写: 山海关距长城险塞而障护京都,扼守在中华山海边垣之国塞。写出了饶有顶天立地不可侵犯的天骄之慨。事实确乎如此: 山海关先名榆关,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筑城设榆关总管而得名; 明代洪武十四年 (1381) 徐达修建更名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十五公里处。它虎踞长城,北倚角山,南临渤海,雄屹宇下。关城东城门上额题曰:“天下第一关”,为明代成化八年(1472) 进士萧显所书。有传世名联曰:“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国家要塞,历代军争,非名将不守。作者国君,身出满族,若非有中华民族全局大怀宏观天下,诗咏国塞,哪得有如此高远磅礴之大气哉?!
诗第二联曰:“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仅此十字写尽山海关: 得天地时利,成海陆险塞,大壮江山雄姿,给人一片巍然壮美之感。吟之似见: 长城蜿蜒入云,雄关浩气横空,渤海碧波荡天,浑然如画。高远之下视展宏阔,非大手笔而何?
诗第三、四、五联构成全诗之怀,在宏阔视展中深化迭荡,展示山海关一片峥嵘岁月中,那干系国疆安危、艰辛卓绝、民心所系、金戈铁马的戍边生活:“戍歌终岁苦,插羽不时传。作镇隆三辅,征输困百年。笳寒龙塞月,甲冷雉楼烟。”诗意写: 边关士卒的歌,抒发出一年到头的戍边之苦,边塞战阵之地飞传着插着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为了卫护“三辅” (西汉设左右内史和都尉专司京畿称三辅) 保卫京都和国疆的巩固,兵马粮草无休地在星月风雨中奔波劳碌 (眼下虽是春天)。听边关军中的笳声,看边塞山上的月儿仍含着一片寒意; 将士身上的金甲、长城戍楼上的烟雾仍是一片清凄……30字写尽边塞军旅生活之苦辛和将士们卫国戍边的慷慨之情。苦而无悲,劳中见豪,可以说不逊于前人一篇 《从军行》。30字中不见皇王影味,直似发于卫国将士之心,出于戍边卫士之口。身为皇帝亲临战阵深入边戍生活,诗到塞垣卒伍,如此形声迭荡慷慨袭人,真是别有情诣在其中了。
诗在深化戍边生活情景中,倏然升华,更上层楼于治国大道的高度诣境。诗第六、七联曰:“历数归皇极,纲维秉化权。漫劳严锁钥,空自结山川。”“历数”源出 《论语·尧曰》:“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意旨在皇权天赐。全诗到此突然皇盖冲举陡起诣峰。康熙叱咤风云地高咏: (他的) 大清王朝执掌中华民族全国政权,乃是历史之必然天赐,时局归于他掌握之中,是不可动摇的皇权至极尊严。朝纲政轨方略法规须当继往开来。发挥出促进教化与国家的权威力量来; 否则,如果掉以轻心,固若金汤的边防国塞,都将会白白建设在山川之间了。诗意升华得十分毅重精明,表现修明政治的决心。此后一联是两句一意的流水对联句,很是自然。诗由戍边生活情景升华到治国经验的诣境,自然无雕,堪称鱼龙相化之妙。
诗的尾联曰:“在德诚非易,临风更慨然”。诗在意境升华之后自然凝聚作结。作者掌国家经战阵临边关,深感皇权法轨武备至为紧要,但还须励心布德、文治教化才能强国家御外侮。康熙曾在其《古北口》诗中引用战国军事家吴起论江山之固的论断“在德不在险”作结句 (起语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个观点是历代治国明主良将贤相的宏观卓识。中华国情与历史经验所钟,使诗意自然凝聚结丹:“在德诚非易”,既重视纲纪武备,更要以德政教化泽国兴邦,这个长治久安的大道大业,是实实在在不容易做好的千秋大事业啊! 一国之君,身临其境其时,思皇权之尊严,感江山之难为,布德泽之不易,怎不令人“临风更慨然”: 身临边关巡视,抚今思昔展望,怎能不产生无穷无尽的感慨呢! 结句浑朴工整,自然警策,促人深省而远虑: 身在山川而思报国兴邦之志。其尾联如宝鼎结丹、腾龙归海。全诗归结余音莽莽,浩然无际。
由于种种原因,清朝皇帝诗作鲜为书载。但康熙《山海关》一诗强国家御外侮的爱国主题很深,诗艺很高,是首难得的五言排律: 平仄声律规范、对仗很是工整、用韵十分严谨。全诗均遵律诗格律典章韵书《平水韵》 (佩文诗韵),十六句八韵全用下平“一先”。对、黏、声、韵无一失格。身为天子,权高皇极,做诗严守格律,堪垂学范。其词意、虚实、形神、首尾、变化等各联无不协和传神。“三辅”“百年”实词虚用很为得体。全诗构思宏富深远。首联写其战略全局态势; 第二联绘出山海天地国塞雄边浑然一体之形胜; 三、四、五联深化边戍生活; 六、七联情景升华入诣; 尾联浩然作结,足见作者采撷诗材遣词行句运化诣境的功力。
“笳寒龙塞月,甲冷雉楼烟”。堪称佳联,绘尽边塞军旅艰辛慷慨之心状。(龙塞即河北迁安卢龙塞,泛指边塞。) 其鸣笳、塞月、盔甲、堞楼、烟雾等物华情景,均是古来戍边将士卒伍朝夕与共的伙伴,对爱国之心会引起强烈共鸣。或曰: 寒、冷二字同义而犯重复之疵,其实不然。字用为词存于语而连于句。上联重在笳鸣塞月的寒象,重在客观之景; 下联重在人身上甲胄的清冷,重在主观之情。寒、冷二字用为动态词而成为联句中的诗眼,读来上下自别,不但无“合掌”之嫌,且有媲美之风。
全诗语言酣畅、句法精练、气韵雄浑,充分体现康熙“实心”“实政”务实的政道精神。如以中华民族传统诗艺赋比兴论之,直述其言,深化情境,浩然彼岸,慷慨袭人,堪称赋诗的典范。以近代以来文论观之,确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典型诗品、山川诗怀的爱国佳作。
上一篇:玄烨《山居》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戚继光《山海关城楼》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