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游乐中心
座落在市中心西藏南路1号,是我国最早、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游乐中心,由黄楚九创办于1917年7月14日。因地处旧上海法租界,故选在法国国庆日开业,成为当时上海的一大新闻。当年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剧曲艺吸引招徕市民。后来“大世界”被黄金荣收买。1949年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54年7月2日接管,1955年改称“人民游乐场”,1958年恢复原名。1966年至1973年关闭。1974年,上海青年宫设在此处。1987年1月25日重新挂牌,并定名为“大世界游乐中心”。整个游乐中心娱乐项目丰富多彩,由游乐世界、博览世界、竞技世界、美食世界组成。还设有展览厅、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游乐宫、影剧场等十多处。仍保留着南北戏剧、曲艺、杂技、魔术等剧目,每天有各剧种轮流演出。游乐中心实行从早到晚开放制,中午或晚上还可品尝到上海各种风味小吃及中西餐点。
〔现代散文〕 当我拾起孩提时代那片残碎的梦,踏着落日的余晖,从延安东路由西往东走时,远远就看见那幢六角形塔楼宫廷般的巍峨建筑。它安然座落在西藏路延安路车水马龙的交界处。临街的扇扇窗户点燃着夕阳,反射出梦幻般闪闪烁烁的光泽。我数不清这幢兼容东西方风采的华美建筑有多少扇窗户,也许每扇窗户都蕴藏着一个过去的梦境,又都孕育着一片未来的憧憬。
大世界这座闻名遐迩的游乐场,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欢乐的代名词。大凡外埠来客都要去游览一下大世界,至于市内的居民,每当工作紧张之余,想松弛一下情绪,让欢笑来平抚一下身心的疲劳,也会自然而然想到去大世界。
我慢慢地走近它,细细地端详它。大世界的主体建筑是由12根圆柱支撑的多层六角形塔楼,两翼对称的四层楼层似扇面般迂回扩散,雍雅的奶油色在逐渐昏暗的暮色中勾勒出它独特的姿影。猛然,红、绿、黄三色弧形门庭灯亮了起来,各层塔楼的霓虹灯也圆圈似地亮了起来,把大世界装点得雍容华贵,追踪笑的踪迹,我扑向它热情的怀抱。
进入大门,便来到大世界宽敞的厅堂,两边陈列着十几面哈哈镜,它把人拉长了,挤扁了,扭曲得奇形怪状,丑态百出,但禁不住让人发笑。记得小时候来大世界,第一要紧的便是照哈哈镜。面对着变了形的自己,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现在孩提时代那种天真烂熳虽然已经消失,但来到哈哈镜面前,我仍感到童心的复萌。
踯躅在大厅内,不觉间夜幕已完全降落了。我被人流推搡着,鱼贯地进入露天中心剧场。这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圆形剧场,剧场圈外的上空盘旋着双层立体天桥,天桥的出口处通向各个层面的各娱乐场,就像蜿蜒曲折的连环套,围绕着露天剧场,把整个大世界连成一气。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天桥上挂着串串五彩灯珠,宛如斑斓璀灿的蛟龙横空出世。天桥的拐弯处垒山叠翠,整个设计富有空间感、整体感,浑然天成,自然流畅。
我爱在天桥上款款地漫步,因为它兼有城隍庙九曲桥的种种情趣,却又多一层凌空腾跃的立体感。尤其是月明星疏的夜晚,登临天桥,底下人群如梭,华灯灿烂,头上皓月当空,繁星密布。在天桥上静静地停立片刻,随凉风拂面,凭栏俯看露天舞台的杂技表演,浑然有一种天上人间的幻觉。
到大世界来的一大消遣便是看戏。过去大世界的12个剧场,每天有近20个剧团在这里日夜演出。几十个戏曲剧种,包括木偶、歌舞、杂技都在这里荟萃。戏迷们买上一张门票,便可各取所需,在剧场里着着实实地过一番戏瘾。今天的大世界仍保留着这一传统特色,专门辟有京剧、越剧、沪剧、滑稽等场子。我跟着人流,沿着天桥七拐八弯,来到二楼越剧场子,这里正在演出《红楼梦》。一屋子越剧迷挤得满满的,座无虚席,连两侧过道上都站满了观众,据说有些老妈妈很早就来这里占位子了。
大世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青年人,这为大世界带来了朝气。青年人当然能理解青年人的娱乐习惯和消费心理。为此,四楼专门辟了音乐场子和多功能音乐舞厅。我步入多功能音乐舞厅,扑入视野的是一片欢乐活跃而又富丽堂皇的红色:红窗帘、红沙发、红地毯。五根奶黄色意大利古典建筑爱奥尼式的廊柱,把这600平方米的大厅巧妙地切割成两个空间:舞池和茶座。坐在茶座内,聆听着动人的舞曲,谁都舞步难却,下舞池去欢快地跳上一曲。
为了满足青年人的自我表现欲望,大世界还专门设立了别具一格的“大世界擂台”,大批青年游客正在这里比赛歌咏、演讲、棋艺……
我在里面转悠着,如入迷津,只感到一种笑的声浪的包围,浸渍着我的身心,偶而从心头冒出的缕缕愁思,种种烦恼,在这一瞬间全被荡涤了。在二楼咖啡厅,服务员为我送上一杯咖啡,我轻轻呷了一口,环顾四周,只见一对对玩累了的青年男女,依偎着,喝着咖啡,吃着冰淇淋,此刻的大世界又换上了一层温馨恬静的面纱。我慢慢地品味着咖啡,这苦中带甜的特殊滋味,使我觉得我似乎在品味人生,也在品味多少年来失落在大世界的梦。
(陈圣来)
上一篇:描写《嘉定游览区》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天井湖》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