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台春色
位于在九华山峦北侧,天台峰和大古峰之间,因多山花而得名。总面积约十平方公里,是以奇峰、怪石、岩洞、虬松和山花为景观特色的新景区。登上九华天台之后,沿着天台峰山脊北行一公里,经过罗汉墩后即进入花台景区。一条旅游线连接着无底洞、太极洞、古佛洞和文殊洞。整个景区奇峰林立,怪石嵯峨,千姿百态:如“天门峰”,两峰相峙,深壑惊心;“石棺峰”,山峰平台上站立着一长方形巨石,似神工鬼斧劈削而成;“石笋峰”,如柱如笋;“会仙峰”则有神形毕肖的“石柱”、“石兽”、“石人”。站在海拔1291米高的中峰远眺全景,有“行路龟”、“蜥蜴石”、“佛指”、“佛掌”、“青蛙”、“刺猬”、“大象”等象形怪石,一个个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春暖花开季节,这一带簇簇山花,绽红吐翠,空谷幽兰,清香飘逸;满山的杜鹃花,有红、白、黄、紫四色,把花台装扮得绚丽多姿。
〔现代散文〕 从天台峰沿山脊向北横插十多分钟,便到了罗汉墩——这里是花台景区的入口。站在制高点上俯瞰全景,只见花台诸峰玉立亭亭,错落有致;山林苍翠欲滴,壮观无比……
顺着新凿的石阶路而下,杜鹃花依稀凋零。山野中,除了山鸟的鸣叫声外,已没有别的声音。洁静的石级好象一直就没有被踏过。往下的路已逐渐险峻起来。刻于山崖绝壁之上的石阶,或上峰巅,或下谷底;人工凿成的野趣,在不停地翻动着画面,撞击着心底的触点,使我们如痴如醉,难悟其中的内涵。
穿过一大片松林,石阶陡然进入一处崖峡。足有二十余米,象一段长廊,仅容一人而过。坐在其中的石凳上一憩,顿感凉风嗖嗖,累热全消。抬头瞥天,仅一线有余。
花台究竟有多少座山峰,我们不知。从石级上走过,左看右看都是山峰,十座、二十座……裸露在苍山之上。怪者青面獠牙,高者直捣青天;险者似用力一推就能塌下,奇者乃世间百态之造型——这些神态各异的峰峦,嵌在面前,就是一幅画,一幅有着近远景的匾额。
譬如看到猫碗峰,就感觉到象是一只猫,正在窥视石碗中的美味佳肴,那氛围简直就幽雅得让人吃惊。
还有仙人倒晒靴峰,仙人的神态、举止和浪漫的情怀,使人百看不厌。晒靴子偏偏倒来,让人永远猜不透其中的奥秘。
松鼠也很多。这些小动物在石级上摇着尾巴,你停它停,你走它跳,根本不怕人。象是向导,带人观赏花台的清幽美景。
面峰而坐,清风吹拂,花香鸟语,松欢竹喧。自然家庭多了我们这些外来者,忽然显得热闹起来。人置其中,恰似居于世外桃源。与诸峰为伴亦可,与山鸟交心也行。此情此景,有谁会说不是乐趣呢?想必常居山里的人们也这样认为了。前面又是一座山峰,凭感觉,我断定它是云门峰了。因为在两组竖起的巨石之间,白云缓缓飘过。是上苍为我们安排这幅画吗?不!这是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最美的享受。
(何清)
〔民间文学〕 在九华山花台景区大花台北侧,有一座奇特的山峰,犹如一只倒晒着的靴子,巍然屹立在山峰平台之上。这座山峰,人们管它叫“仙人倒晒靴”。
仙人的靴子为何晒在这奇峰峻秀的花台呢?这故事得从当年李白三上九华说起。据说李白二上九华时,与金沙泉畔的一位老茶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三上九华之后,又去拜访上回结识的老茶农。那位老茶农半年前就已去世。李白便信步来到老茶农的坟前,心中非常难过,于是他朝坟头拜了又拜。为了表示对老茶农的思念之情,他想亲手采一束山花献给老茶农。李白主意一定,第二天一早便约来当年好友韦仲堪和夏候回二人,三人举杯痛饮。李白喝醉了,脚下的靴子进了许多溪水,每爬一步山路,弄得脚底“咕噜咕噜”直响,实在不是滋味,加上思念老茶农之情,使得一生酷爱山水的李白,见此极妙的景致,也没有引起很大兴趣。他们刚刚爬上花台,李白便立即坐在一块石头上,赶忙脱下那只被水渗透了的朝靴,竟从靴里倒出了半盏多溪水。李白将靴提在手里倒了又倒,只怕还没有倒得干净,于是顺手将靴子套在花台旁边一块尖石上。这时,韦仲堪已在花台周围四处采摘杜鹃花去了,而夏候回则在一块较平坦的岩石上,摆开了酒宴。待到韦仲堪采来一大束杜鹃花时,葫芦里的酒早已少了一半。韦仲堪看到李白赤着一只脚,笑指道:“诗仙这回该是赤脚仙了!”一句话顿使李白想起晒着的靴子也该晒晒靴里了,即便伸手去拿,可那里拿得动。韦、夏二人同去相助,也难以将靴子挪动分毫。
原来,花台那块尖石在套上靴子以后,地气和仙气相合,使这块石头陡然长大起来,竟与靴子长得天衣无缝。后来人们看到的这块石头就成了“仙人倒晒靴”峰。
(汪振东 整理)
上一篇:描写《舒潭印月》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花径》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