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华萼楼头日初堕①,紫衣催上宫门锁②。
大家今夕燕西园③,高爇银盘百枝火④。
海棠欲睡不得成⑤,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谱《霓裳》试初按⑥,内使频呼烧烛换。
知更宫女报铜签⑦,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琵琶羯鼓相追续⑧,白日君心欢不足。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⑨。
姑苏台上长夜歌⑩,江都宫里飞萤多(11)。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12)?
可怜蜀道归来客(13),南内凄凉头尽白(14)。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15)。
【注释】
①华萼楼:唐长安兴庆宫中楼名,全称为花萼相辉楼,是唐玄宗和诸弟会集、宴乐的地方。《新唐书·让皇帝传》:“先天后,以隆庆旧邸为兴庆宫,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花萼相辉之楼,南曰勤政务本之楼。” ②紫衣:穿紫色衣服的太监,地位在三品以上。《新唐书·车服志》:“以紫为三品服。” ③大家:古代宫中称皇帝为“大家”,蔡邕《独断》:“亲近侍从官,称天子曰大家。” ④爇(ruo):烧。⑤海棠:这里以海棠喻称贵妃杨玉环,乐史《太真外传》云:“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落,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今本《太真外传》无,引自惠洪《冷斋夜话》卷一) ⑥《霓裳》:全称为《霓裳羽衣曲》,传为唐玄宗作。《逸史》:“罗公远中秋侍明皇宫中玩月,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银桥,与帝升桥,遂至月宫。女仙数百,练素霓裳,舞于广庭。上问曲名,曰:《霓裳羽衣》。上记其音,归作《霓裳曲》。”按,此曲本名《婆罗门》,自西凉传入,经唐玄宗润色,更名《霓裳羽衣曲》。⑦知更宫女:值班负责报告更点的宫女。报铜签:古代无钟表,用漏壶报时。宫中根据漏壶的刻度,以铜制签筹报时。《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下,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 ⑧羯鼓:古代羯族乐器,形如漆桶。杨贵妃善弹琵琶,唐玄宗善击羯鼓,郑处诲《明皇杂录》云:“贵妃每抱是琵琶奏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出云外。而诸王贵臣洎虢国以下,竞为贵妃弟子。”乐史《太真外传》:“时新来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授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 ⑨“此时”两句:化用唐聂夷中《伤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⑩姑苏台: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山上有姑苏台,为吴王阖闾、夫差所筑。(11)“江都”句:此用隋炀帝故事,《北史·隋炀帝纪》:“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江都,即扬州,隋代改扬州为江都郡。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即用此典。(12)烽火忽至: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自渔阳起兵反,此即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13)蜀道归来客:指幸蜀避乱归来的唐明皇。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两京收复,明皇始归长安。(14)南内:即兴庆宫。唐玄宗归京后,先居于兴庆宫,后迁至西内太极宫。(15)“梧桐”句: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
【评说】
本诗选自高启《高青丘集》卷八、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三九。
高启(1337—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年间,应召纂修《元史》,擢为户部侍郎,启恳求辞官归故里。后为苏州知府魏观撰写《郡治上梁文》,触怒朱元璋,被处腰斩极刑。高启工诗文,诗风清新雄健,高华俊逸,是明初的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被称为“吴中四杰”,有《高青丘集》。
高启为《明皇秉烛夜游图》题诗,有二首,《高青丘集》卷一八有《秉烛夜游图》,云:“内家持烛尽红妆,仗入华清看海棠。羯鼓声中春夜短,君心何暇照逃亡。”这是绝句诗,短小精练,情韵悠长。与本诗相较,诗人用两副笔墨,写同一题材内容,题旨相仿,而写法却有极大的差异,体现出长、短篇诗歌体裁的不同审美特征。
本诗是二十八句长篇七言古诗,诗的前十六句,极意铺陈,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画面上唐明皇彻夜欢娱、沉缅于歌舞声色的场面。诗人依次写出“燕西园”、“高爇银盘”,点明明皇秉烛夜游意,接着描写贵妃出行,光彩照人,庭内灯火通明,蜡烛紫烟,弥漫如春雾。进而,随着《霓裳羽衣》舞曲的节奏,宫女翩翩起舞,歌舞不休,醉饮终宵。在铺叙过程中,插入唐明皇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更深化了讽刺唐明皇荒淫昏聩的力度。
“琵琶羯鼓”以下四句,是全诗的“过脉”,起着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言唐明皇还嫌白日欢娱不能满足,他和杨贵妃又参预这场夜间歌舞活动,亲自弹奏乐器,这是对上段秉烛夜游诗意的总结,起“承上”的作用。“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檃括聂夷中诗意,批判唐明皇只顾自己欢乐,哪里会想到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这两句开出下文的观画感慨,起“启下”的作用。
最后八句为第三段。诗人从唐明皇想到吴王夫差、隋朝炀帝,夫差劳民伤财修筑姑苏台,以供长夜欢歌,炀帝遍搜萤火虫,以备夜游之用。他们和唐明皇一样,“一般行乐未知极”,到头来引来战火,招致杀身亡国之祸。唐明皇虽然没有身亡,却也落得个晚年的悲惨命运,被儿子肃宗软禁在兴庆宫内,孤独、衰老、凄凉,全诗以景结情,含蕴深远,与前半首欢乐场面的渲染,形成强烈对照,而诗人的一切议论、情感,尽在不言之中。
鉴赏这首诗的朋友,对诗的分段、分层往往会有不同意见,产生分歧意见的源由在于“以意分段”。我们认为,按照高启惯用的平仄交叉用韵的方法分段,再参照诗歌内容,便不会产生歧义。全诗二十八句,每四句换一次韵,平仄韵交替,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前四句用上声二十哿韵,次四句,用平声八庚韵,再次四句,用上声十五翰韵,最后四句用平声二萧韵,这一段铺写唐明皇秉烛夜游场景,叩应画题。第二段四句为过渡段,入声一屋、二沃通押。第三段前四句用平声五歌韵,后四句,入声四质、十一陌通押,写出观画感慨。鉴赏长篇古诗,不能不知道用韵的规律,否则难以把握诗人开合变化、顿折夺换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读高启的《明皇秉烛夜游图》诗,益发明白这个道理。
上一篇:《怀素上人草书歌》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以诗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