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
褚、虞蕴藉足风姿,欧、柳开张骨相奇。
本是一原分两派,伯施亲见永禅师。
伊秉绶(1754—1815),清书法家。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官至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 劲健沉著,长于布白。正、行书取法颜真卿、李东阳。兼能画山水、梅竹。著有《留春草堂集》。
《杂题法帖和王铁夫》为组诗,本诗为其中之一,评论唐代四位大书法家并重点咏赞了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王铁夫,即王芑孙(1755—1817)。字念丰,号惕甫、铁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举人,官华亭教谕。亦工书。有《碑版广例》、 《渊雅堂集》、 《楞伽山房集》等。
虞世南(558—638),初唐书法家。字伯施, 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秘监、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据《旧唐书》本传载,唐太宗曾赞赏虞世南有五绝,一为德行,二为忠直,三为博学,四为文辞,五为书翰。
《夫子庙堂碑》,即《孔子庙堂碑》,正书,虞世南撰文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 书法俊朗圆腴,外柔内刚,为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一致公认的虞书妙品。贞观四年(630)碑成,进墨本,唐太宗特赐以王羲之所佩“右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一颗。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说,当时车马填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故碑不久而坏。 张丑《清河书画舫》也引宋黄庭坚诗说: “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刻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见,宋人荣咨道竟以三百万钱购得唐拓本。关于此碑及其原拓的贵重,历来传为佳话。目前精品古拓较罕见,后人翻刻本大抵失真。
“褚、虞蕴藉足风姿”。伊秉绶把虞世南和褚遂良归为一派。褚遂良(596—658或659),唐大臣,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太宗时官至谏议大夫、中书令,并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任吏部尚书等职,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碑刻有《伊阙佛龛碑》、 《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等。褚遂良和虞世南的书法风格,有其共同的特征,即含蓄蕴藉,风姿翩翩之美。褚遂良的书法风格,中年时期如《伊阙佛龛碑》,方整宽博,劲挺平稳,但晚年正书颇多变化,风格清远萧散,丰艳流畅,温雅和润,窈窕合度, 《雁塔圣教序》是这一风格的代表。张怀瓘《书断》认为,晚年的褚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就着眼于其婀娜多姿之美。褚遂良此体一出,初唐书坛就出现了褚书热,盛极一时。而虞世南的艺术风格也与褚书相接近,其字体馨逸,举止安和,气秀色润,圆融遒美,不论是正书《夫子庙堂碑》还是行书《汝南公主墓铭》,都体现出这种含蓄秀美、外柔内刚的特色。因此对于虞、褚两家,用“蕴藉足风姿”来概括是非常恰当的。
“欧柳开张骨相奇”。欧,即欧阳询(557—641),初唐书法家。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人称欧阳率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碑刻有正书《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碑》等,风格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 自成面目,人称“欧体”或“率更体”,影响远及高丽。其结体用笔的特点,是体势开张,骨力险挺,张怀瓘《书断》评为“森森焉若武库矛戟”。这是截然不同于阴柔之美的阳刚之美。柳即柳公权,较晚出,中唐书法家,详见赵岩《题唐柳诚悬楷书〈度人径〉真迹》一诗赏析。从风格上看,柳体结构劲紧,笔画伸展,骨力遒劲,风神瘦硬, 《岑宗旦书评》喻其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因此,说“欧柳开张骨相奇”,可谓探得欧、柳二体共同之美。
虞、褚、欧、柳四位书家,从其艺术渊源上说,都是从晋王羲之来的。据史传、书论所载,虞世南“得右军之美韵”(李煜语);褚遂良“甚得王逸少体” (魏徵语) ;欧阳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 (《新唐书》本传);柳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旧唐书》本传)。再从相互关系或书学传授上看,解缙《春雨杂述》说,虞世南传欧阳询,欧阳询传褚遂良,褚遂良传薛稷,是为贞观四家。至于柳公权,米芾也指出“柳出于欧”。可见他们都是一脉相承,在源头上是师承右军的。但是, “本是一原(源)分两派”,四家形成了唐代书坛上双峰对峙,两水分流的局面,这是唐代书学繁荣的一大标志。
那么,这两派究竟谁优谁劣呢?认为不分轩轾的固然大有人在,但根据传统的伦理美学观点而推崇虞世南的也不乏其人。在唐代,张怀瓘《书断》就对欧阳询和虞世南作过如下比较:
欧之与虞,可谓智均力敌……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这是从当时社会伦理道德标准来评书的,认为君子贵在温和内含,藏而不露,而虞书恰恰有外柔内刚,含蓄蕴藉的君子之美,不像欧、柳二体锋芒毕露,骨相奇突。
张怀瓘的评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影响了伊秉绶。不过,伊秉绶是从得右军书体之多少来立论的,表述也不像张怀瓘那样暴露无遗,而是以含蓄的方式表达: “伯施亲见永禅师”。虞世南是见过智永的。智永是陈、隋间书法家, 名法极,俗姓王氏,系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他继承祖法,专范右军,为隋、唐间学书者所宗。虞世南更多时间生活在陈、隋间,入唐时年已花甲,和智永基本上是同时代的。 《旧唐书》本传说:世南“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伊秉绶诗是说,虞世南亲承智永传授,而言外之意是说,虞世南通过智永脉承王羲之传统,因而在四家之中书艺尤为特出,其代表作《夫子庙堂碑》就更不用说了。
上一篇:《易元吉獐猿图歌》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题画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