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①,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飒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②。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③。
高咫尺,如千里④,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⑤,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氲氛⑥。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⑦?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高丘梦彩云。⑧
【注释】
①十二峰:巫山有十二峰,唐李端《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王琦注引《四川省志》云:“巫山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栖凤、登龙、望圣也。” ②阳台:用宋玉《高唐赋序》楚王梦游巫山与神女相遇的故事。③盈盈:形容人美好的风度、仪态。④高咫尺:语出《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萧贲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⑤荆门:山名,在巫山东面。⑥氲氛:即氛氲,云烟弥漫貌。⑦听猿:三峡多猿,其声凄异,最能引发羁旅过客的愁心。《水经注·江水》:“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⑧高丘:巫山之阳,宋玉《高唐赋序》载巫山神女居住的地方为“巫山之阳,高丘之阻”。彩云:古人常用以形容美貌女子,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八三。
元丹丘(生卒年不详),开元、天宝年间道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天宝初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与李白为至交,常有来往,李白集中写到元丹丘的诗很多。本诗是李白造访元丹丘的颍阳山居,看到他坐间屏风上的巫山图,有感而作。
长诗由真巫山导人,然后说到巫山屏风画宛如真山一样。“宛相如”三字,带出三、四两句,天边的十二峰,飞入丹丘的彩屏里,也就是说被画在屏风上。开端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交替使用“以画作真”、“以真写画”的手法,表现元丹丘家的巫山屏风有巧夺天工之妙。以下十二句,直接描绘屏风画的实境。先用四句描写画面上的“阳台”景色和有关阳台的神话故事。再用四句描写画面远处的景色,巫山之东,远树苍苍,那是荆门;巫山之西,历历行舟,那是巴水。又用四句写画面近处的景色,溪水潺湲,万壑分明,草色烟光,氛氲叆叆,山花含笑,江客听猿。以上十二句诗,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表现了元丹丘巫山屏风画的丰富多彩的具象。结尾二句,写出诗人观看巫山屏风画以后的感想,他面对画屏,浮想联翩,遐想自己身入高丘,梦见巫山神女。
这首题画诗,从描写画境到摅写观画感想,与普通题画诗的写法,并无二致,但是,它却有着两个独特的、值得重视的审美特征:首先,本诗诗思贯通,艺术结构紧凑。全诗从命题到起、承、转、结,处处紧扣“巫山”,诗从游巫山写到巫山屏风,再翻入“阳台”,带出楚王、神女的遇合故事,描写山水景色时,又用荆门、巴水回应巫山,最后又用“高丘梦彩云”收结,映带全篇,淋漓尽致地写出观看巫山屏风后的奇思遐想,给全诗涂抹上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次,本诗想象奇特,联想丰富,填补了绘画艺术表现功能之不足处。山川胜景、绮丽色彩,均可入画,能用画笔表现出来,但是寒松“萧飒有声”、阳台“微茫有情”,江客“听猿”闻哀鸣,楚王、神女“盈盈”的风度神采,这些声情和韵致都无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来,幸而凭着大诗人李白的诗笔,创造出声情并茂、饶有韵味的诗歌意境,为屏风画增添了无穷的艺术光辉,充分发挥了题画诗特有的艺术功能。爱新觉罗·弘历评这首诗说:“题画诗,杜多沉着,李自飘逸。”(《唐宋诗醇》)确是不刊之论。
上一篇:《萧郸草书歌》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题画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