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
烟寺晚钟
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
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①。
潇湘夜雨
涔涔暗江树②,荒荒楚天路③。
稳系渡头船,莫放流下去。
江天暮雪
孤舟三日住,不见有人家④。
昏昏竹篱处,却恐是梅花。
【注释】
①“山露”句:檃括王维《阙题二首》“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本诗改“空翠”为“山露”。②涔涔:形容夜雨连绵,天色阴晦。③荒荒:荒凉。④“孤舟”两句:暗用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
【评说】
本诗“烟寺晚钟”、“江天暮雪”二首选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秋宜集》,“潇湘夜雨”首,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二九。
揭徯斯(1274—1344),元代诗人,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受程钜夫赏识,以从妹妻之。历仕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授经郎、翰林侍讲学士等,三入翰林,累修国史,卒谥文安。与东南文望袁桷、邓文原、虞集、范椁、杨载等交游,屡相唱酬。工诗,长于古乐府、选体,近体有唐人风。诗风清婉密丽,有《秋宜集》。
揭傒斯这一组诗,“烟寺晚钟”、“江天暮雪”二首,全从画面形象着笔,题咏画境之美。“潇湘夜雨”一首,蕴有怀念屈原和湘妃的远意,胡应麟认为揭氏这组诗“极有天趣”(《诗薮·外编》卷六),这是很有识见的评论,试分别剖析如下。
“烟寺晚钟”一首。
观明宣宗题句:“古寺深藏万松中”(《潇湘八景图·潇湘夜雨》),可见这幅画的画面上是没有寺院的。题画诗人为了表现“烟寺”的画意,便从山僧早出暮归的行动中暗示着“寺院”的存在。“相唤复相送”,山僧的行动受到钟声的制约,而绘画艺术品是画不出钟声的,因此,山僧的行动就成为表现钟声的载体。最后用“山露湿人衣”收结,早晨,露水未晞,傍晚,山岚已重。山中的露水雾气湿人衣裳,标志着山僧晨出时间很早,暮归时间很晚,这一层诗意也起着补充画意的艺术作用。这首题画诗,不仅诗思清妙,从中也可窥见画家构思奇妙,立意超绝,更可悟得诗画融通的美学奥秘。
“潇湘夜雨”一首。
题咏《潇湘八景图》的诗,常常注入屈原去国怀乡和潇湘帝子怨泣的深层意蕴。揭徯斯这首题诗,便是许多同类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一、二句题写画面,连绵不断的夜雨,使江树昏暗,遥望楚天云路,荒凉渺邈。两句诗写题面,景中含情,蕴含着凄楚、幽怨的情韵。第三句点明系舟。明宣宗《潇湘八景图》“苍松岩下客维舟”,与揭诗同意。结句拍合上文,交代“稳系渡头船”的缘由,稳系舟缆,船不会“流下去”,流到别的地方去。系舟留人,留下来干什么? 卧听潇湘夜雨声,而夜雨声中蕴含着深远的内涵。戴良题本画时说:“卧听湘妃泣”(《题潇湘八景·潇湘夜雨》)程钜夫题本画时也说:“昏昏风浪里,瑟瑟打篷声。骚客千年恨,灵妃万古情。”(《题仲经家江贯道潇湘八景图·潇湘夜雨》)唯有揭曼硕句中没有点明。他像程钜夫一样,将屈子的遗恨和湘灵的哀怨,一起打入诗中,但揭氏与程氏不同的是:他将沉远的意蕴藏了起来,在“稳系渡头船,莫放流下去”以后,并没有说出系舟的真实目的,诗意显得非常深婉,而程氏却说出来了。
“江天暮雪”一首。
面对八景图之一的《江天暮雪图》,诗人浮想连翩,他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诗,深感两者的画境与诗境构成十分逼真的对应关系。于是,他的题画诗便由柳诗生发,明宣宗题写这幅画,也是由柳诗切入的,说:“渔翁独钩寒江滨”(《潇湘八景图·江天暮雪》)说得比揭徯斯更露。曼硕诗的妙处不在前半首,诗的婉转变化工夫恰恰在后半首。诗人看到画面上昏暗的竹篱下堆着雪团时,便以为这是梅花。在苦寒、清冷的境界中,引来美的象征,春的信息,是绝妙的诗思。这种艺术意想,却也有借鉴。南朝苏子卿《梅花落》诗:“只言花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人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苏、王都是咏梅花,借雪喻花,而揭徯斯要吟雪,所以他倒过来说,说白雪是梅花,借花喻雪,如此借用,手法灵活,很有意趣。
上一篇:《题王叔明听雨楼图四首》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题甄古斋印谱》题画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