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震泽东南称巨浸①,吴郡繁华天下胜。
衣食肉帛百万户,樵山汲水投其賸。
我生何幸厕其间,短笠扁舟水共山。
黄茅石壁一百丈,熨斗湖水三十湾②。
北风烈烈身欲堕,十里梅花雪如磨。
地炉通红瓶酒热,日日蒲团对僧坐。
四月清和雨乍晴,杨梅满树火珠明。
岸巾高屐携小妓,低唱并州第四声。
人生谁得常如此,此事唯君曾染指。
若还说与未游人,生盲却把东西指③。
【注释】
①震泽:太湖的古称。②熨斗:熨斗柄,黄茅渚石壁的形状。③生盲:睁眼瞎子。
【评说】
本诗选自吴升《大观录》卷二○。
这幅画,又名《黄茅小景图卷》、《洞庭黄茅渚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顾家捐赠。此图《大观录》有著录,并有吴升识语,评述此图云:
纸本、高九寸,长二尺五寸,层峦叠壁,以焦墨作铁丝皴,加淡墨染,别具清劲之致,扫脱晞古窠臼矣。古树礧砢,藤萝纠结,下小石长冈高出水面,即熨斗柄也,旁作渔矶,一人对湖趺坐,风帆沙鸟,隐现出没矶侧,孤舟浮泊,闲冷之状可掬,张梦晋题引首,又补题诗于图之右,六如署款后,复系长歌,祝、文俱有咏。此图后归顾家,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八云:
此写熨斗柄景也,为太湖最奇险处。黄芦苦竹,飒然欲鸣,一人巾服徙倚绝壁下,《六研斋笔记》云:“此卷独写老树寿藤、烟壁沙浪于荒江之滨,是以有无映带,浓淡相发,控搏吐吞,有濯足万里之概,所以为奇。客于首署一标曰:天下唐卷第一。诚第一也!”卷端有张灵书“黄茅小景”四字,后有自题七古,云吴趋唐寅为丘舜咨题……《祝氏集略·唐子畏墓志》称“子畏母丘氏”,则舜咨或其中表昆弟。
这首题画诗采用七言古诗的体式,全诗二十句,每四句押一韵,平仄韵相间,换四次韵,每四句一层诗意。“震泽东南”以下四句,用仄声径韵,写吴郡、太湖为天下名胜,交代黄茅石壁图的地理环境。“我生何幸”以下四句,换用平声删韵,细致描绘画面景物,太湖浩淼渺茫,扁舟浮泊岸边,太湖黄茅渚石壁如熨斗柄状,奇险异常。文征明《次韵题子畏所画黄茅小景》,也描绘了画上太湖熨斗柄的景观,录以参看:“斜日翻波水倒浸,晚晴幻出西南胜。绝岛双螺树色浮,遥天一线鸥飞剩。谁剪吴淞尺纸间,唐君胸有洞庭山。古藤危磴黄茅渚,细草荒宫消夏湾。”“北风烈烈”以下四句,换用仄声个韵,“四月清和”以下四句,换用平声庚韵,这八句诗,不再是画面实境的描写,乃是唐寅想象所得。前四句是画中那位对湖趺坐的人忆想梅花盛开时酌酒、静坐的情景;后四句是画中人忆想四月风和日丽之时,携妓浅酌低唱的情景。在太湖奇险处,倚危崖绝壁,处闲逸寂寥之境,画中人却作如此美好之奇想,实有吞吐万里之概。最后四句,换用仄声纸韵。这里两个“指”字协韵,一为名词,手指之指;一为动词,指向之指,字重而意不重。诗人慨叹此中妙处谁能识得,只有“君”(即指画中人)参与其间,才能真正领会,假如还归城市中,对那些没有游过熨斗柄、领略过太湖风光的人,是难以说清楚的,就好像睁眼瞎子乱指东与西一样。如此收结,与全诗描绘、再现湖光之美、山石之奇,紧相呼应,以突出此图的艺术效果。
评说至此,借用文征明的一段评语,收结本文,他说:“知君作画不是画,分明诗境但无声。古称诗画无彼此,以口传心还应指。”(《次韵题子畏所画黄茅小景》)文氏指出唐寅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融通,诗画不分,说得真好。
上一篇:《题赵昌四季花图》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高其佩指头画虎》题画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