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
危栈粘天路不分①,鞭丝帽影印斜曛②。
半程微觉驴鞍湿,记犯山腰一阵云③。
【注释】
①危:高险。栈:栈道。古时在险绝的地方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②鞭丝帽影:形容迅速极快。陆游《村居》:“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斜曛(xun):落日的余晖。③犯:侵犯,此处指穿过。
【评说】
本诗选自林纾《畏庐诗存》卷上。
村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早年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之称。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任教于京师大学堂。早年参加过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逐渐保守,直到后来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诗文集《畏庐诗存》与《畏庐文集》传世,而此皆为其译著所掩。他曾依藉他人口述,用古文翻译,诸如《巴黎茶花女》、《伊索寓言》、《鲁滨孙飘流记》等一百八十余种欧美文学作品,译笔流畅,当时影响很大。尽管林氏翻译名声巨大,甚至掩盖了其诗画成就,而当我们分析研究近代题画诗时,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忽略掉。
这首题画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林纾诗作清劲的风格。首句“危栈粘天路不分”借栈道来极言山势之险峻高耸。栈道悬架崖壁,其势危危乎殆哉,早已见出山势之陡峭;更加上它四周白云缭绕,与苍冥粘接,流动的雾气将石栈时掩时现,狭窄的危栈仿佛是浮在半空之中,无所依托凭藉。然而,就在这种险峻的峭壁,眼前倏地闪现一道鞭丝帽影,在夕照的斜映下,显得极为壮观,动人心魄,又不免为之胆战心惊。读者心中不禁要冒出疑虑:这是谁呀?在如此险要狭窄的危栈上竟如此疾驰而过,其速度之快直叫人张目结舌,坐骑飞驶,早已看不清人、骑之貌,只能瞥见一条鞭丝帽影划破长空。后半首的叙述角度和人称,陡然由旁观的读者一变而为画中骑者,从另一个侧面再现山势之高峻。半程刚过,已是微觉驴鞍凉湿,此刻才恍然明白,我此刻是在山巅疾驰,早已穿越了山腰的一阵云雨。因为只有“悬崖万仞”,方才有“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言青泥岭之语)无论画境、诗作,其中的奇峰险壑,崇山峻阿以及画中的艺高胆大之人,都呈现出飞动瑰伟的姿态,进入博大宏伟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题画》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题画》题画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