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偃蹇汀眠雁,萧梢风触芦。
京尘方满眼,速为唤花奴。
米芾(1051—1107),宋代画家。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等,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历仕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由于他个性狂放,人称“米颠”、 “米痴”。其子友仁书画能承其绪余,世称“大小米”、 “二米”。书法得王羲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合称“四大家”。他擅长山水画,源出董元,又自创一家,用横点错落排列,以点为皴,表现云雨微茫的山林景色,号为“米点山水”。绘画作品有《春山烟霭图》、 《研山图》等,已佚。书法作品有《蜀素帖》、 《珊瑚帖》存世。著作有《宝晋英光集》、 《画史》、《书史》等。
赵宗汉,宋代画家。字献甫,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幼子。历官秦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封嗣濮王。他没有皇亲富贵骄矜之气,不喜管弦犬马之玩,平居无事,雅爱诗书,以绘画自娱,寄托情思。作花卉禽鸟,无不精妙,喜画水墨荷花、水墨蓼花,追求淡雅的水墨意趣。 《宣和画谱》说他“尝为八雁图,气韵萧散,有江湖荒远之趣。”这实际上反映了北宋时期不少宗室画家的共同趋尚和审美观点。
米芾这首题画诗,载于他的画论著作《画史》中,因为他看到赵宗汉的《芦雁图》后,觉得它“有佳思”,能感发人清致的情思,因而题诗二首。这里鉴赏其中的第一首。 “偃蹇汀眠雁,萧梢风触芦”,各句尾字,藏诗题名“芦雁”,这种写法,自杂体诗“藏头体”中套用过来,改头换尾,稍加变化。偃蹇,困顿,形容芦雁长途飞行后疲倦的样子,它们卧于汀渚之上。萧梢,草木摇动的样子。萧梢与偃蹇同为双声词,并列用在句首,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美。风触动芦苇,摇摆不定,发出萧飒的音响。这两句诗,创造了“萧散”的气韵,自有荒远的意趣,由于画家赵宗汉“胸次洗尽绮纨之习”,追求幽雅的情趣,落笔便成佳境。
诗至第三句,从对立联想着笔,诗意转到与画境截然相反的方面去,写道: “京尘方满眼”,满眼都是京城里的尘土,也就是说满眼都是京城里的豪华富贵气象,米芾不堪忍受这种俗气,所以要“速为唤花奴”。 “唤花奴”,用唐朝典故。唐宗室汝南王李琎小名花奴,善击羯鼓。某次,唐玄宗听人弹琴,很不满意,便吩咐太监: “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事见南卓《羯鼓录》。米芾运用这则故事,着眼于二点:花奴亦是宗室,有才艺,喻画家赵宗汉,此其一;花奴的羯鼓声可以“解秽”,消除俗气,此其二。米芾不满于满眼的京城富华俗气,所以请花奴来为他解秽,这位“花奴”正是赵宗汉,他带来的不是羯鼓,而是气韵萧散、意趣幽雅的《芦雁图》。诗的后半首,诗人既表白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点,也赞扬了赵宗汉画作的艺术特征和“解秽”的艺术功能。
这首绝句诗,以画境为诗境,语意雅淡,情韵俱胜,起对工致,属句自然,音调谐和,用事妥帖,不露痕迹,仔细诵读寻绎,风味可掬。
上一篇:《题嗣濮王芦雁二首(选一)》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题士女惜花图》题画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