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乾隆十七年 (1746) 郑板桥调任潍县 (今山东省潍坊市)县令, 正值胶东一带连年天灾, 灾民们离乡背井去逃荒, 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剧。 郑板桥一面开仓救灾, 一面以工代赈, 并捐出自己的官俸, 到处劳碌奔波, 才使灾情减轻, 人心得以安定。 郑板桥本与儒家那些大知识分子一样, 立志兼济天下, 治世济民, 并不情愿做一个不关心民生疾苦的职业画师。 尤其在潍县时, 他的这种心情更加迫切。 他在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说: “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 字养生民, 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 非俗事而何? 东坡居士刻刻以天地万物为心, 以其余闲作为枯木竹石, 不害也。 若王摩诘、 赵子昂辈, 不过唐、宋间两画师耳, 试看其平生诗文, 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设以房、 杜、 姚、 宋在前, 韩、 范、 富、 欧阳在后, 而以二子厕乎其间, 吾不知其居何等而立何地矣! ”
正由于他具有以上的思想行为, 才写出这一首蜚声画史的题画名作。 题中的包大中丞括, 指当时山东布政使、 巡抚大臣包括, 大中丞为巡抚的尊称, 此人系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亦喜书画, 跟郑板桥甚为知己。 据郑自称: “余每因事晋谒中丞, 必蒙青眼相加, 并见赏我之墨竹, 谓为得文湖州真髓。 凡遇上辕门, 必邀余至内花厅留膳, 余受宠若惊, 不敢放浪。 中丞笑语云: ‘下属无留膳之例, 此时吾与尔叙私交, 不必目我上司而兢兢小心也。 ’ ” (《潍县署中寄四弟》, 载郑炳纯辑 《郑板桥外集》,第五十五号)正因为这样, 所以郑板桥才愿意向他披露襟怀, 并希望他一起关心民生疾苦。
诗意是说, 我睡在衙斋里, 听到那风刮竹叶的萧萧声, 便疑心这是老百姓痛苦的呻吟叹息声。我们这些职位低微的州县官吏,总该时时刻刻关心这些琐细的民事下情呀。
诗中以萧萧的竹声和民间疾苦声双关,以画竹时必须一枝一叶细心地画和琐细的民事下情双关,写得既明白晓畅,又内蕴深刻,耐人深思,所以才能成为题画诗中的佼佼者。这既是郑板桥爱民之心的自然流露,也是对徐渭题画诗的继承和发展。关于后一点,详见《附画风竹于箑送子甘题此》赏析。
可是,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底,郑板桥一方面因请赈得罪了上司,另一方面由于清廉自守收入太少,根本不如鬻书卖画所得,便决心告病辞职回乡。在离职的时候,他仍忘不了潍县士民跟他结下了的友谊,便画了一幅墨竹,并写了《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这首从另一方面表现他爱民之心的题画诗送给他们,作为永久的纪念。诗曰: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当了七年的潍县令,仍旧囊橐萧萧,两袖清风,他真可以告慰潍县的父老百姓而毫无愧色了!
上一篇:《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题画诗赏析
下一篇:《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题画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