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这是戴复古寄给一位朋友的词。据题注,这位朋友姓丰,曾做过真州知州。从词意看,这位朋友当时已不在真州任上,而是在当时京城临安过着悠闲的生活。此词中,作者提醒丰真州不要忘了天下大事,竭力劝勉他出来为国效力,从而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伤时忧国的耿耿忠心。
词的上片,作者将分别后的情况和对时事的感触向朋友倾诉。可以把它分作几层来看。首先,回忆当年和丰真州在一起喝酒时的情景。这个细节虽然只是一笔带过,却能起到触发记忆,沟通双方感情的作用。其次,感叹分别后时间过得很快,友人的生活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自己作为江湖诗人的处境却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善。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岁月蹉跎、万事落空的浩叹,与下文期望友人鹏程万里遥相呼应,突出了卑贱与高贵之间的差距。接着指出世道已经变得越来越不成样子,不能不使人添愁加恨,甚为郁闷!随后,“但东望”三句抒发了对家乡和故国的无比怀念之情。这三句中,第一句“但东望、故人翘首”,云“东望”,因为作者是浙江黄岩人,家住东海之滨,故作者以东望寄托思乡之情,故乡亲友则翘首盼游子早日归来,表现的是游子与亲友之间的互相思念,感情上的双向交流。第二句“木落山空天远大”,描写的是树木凋谢、景象萧条、视线开阔的秋天景象。可以看得出,这是从前辈诗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脱胎而来的。黄庭坚曾游览江西泰和县赣江上的快阁,写下“落木千山天远大”的名句。作者一生飘泊不定,曾经流离江西,也到过快阁,他的《登快阁黄明府强使和山谷先生留题之韵》一诗可以为证。作者有这样的诗句,并非偶然。大概是在快阁附近的实景面前,作者与前辈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写下的。第三句“送飞鸿、北去伤怀久”,说的是目送鸿雁飞回北方,自然勾起作者的家国之感,想起沦陷的国土和同胞,不禁伤心良久。此时此地作者从感叹个人的身世遭遇上自然而巧妙地过渡到时事政局,引出了下面两句: “天下事,公知否?”这两句似乎有振聋发聩之力,石破天惊之功,点破了全词的主旨。这样的提问,虽显得突兀,但并非出于意料之外。因为作者在前面一步步慢慢叙来,由远到近,由己及人,由小到大,已经作了很多铺垫,家事、国事、天下事,到此终于累积成这个问题,可谓是顺路而来,水到渠成!有了这个提问,上面那些看似纷繁复杂的头绪,顿时都被理得清清楚楚!
下片是直接劝说朋友出山,激励他为光复祖国建立功业。首先,是描写杭州西湖的美丽,说明丰真州因为喜爱这里的美景和逍遥闲散的生活而不愿出山。接着,作者对丰真州晓以民族大义,指出眼前这种抗金救国的大好机会,是南渡以后的一百多年间所从未遇到过的。收复失地,整顿河山就在今朝!因此作者对丰真州说: “朋友!你该从避世隐居、流连山水、自矜淡于功名的梦中醒来了!”以上几句相互穿插,针线十分严密。“钱塘风月西湖柳”与“东山丘壑梦”相照应; “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又与“要整顿、封疆如旧”相照应。再往上沿溯,它们又是对“天下事,公知否?”两句的进一步发挥。这样就使作者的劝勉持论正大,议论充分。最后四句,作者为丰真州描写了一幅为国立功后,众望所归,前程无量的辉煌图景。作者只是一介布衣,常年流落江湖,生活困顿贫寒,除了诗名以外,别无长物。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想到“要整顿、封疆如旧”的宏伟目标,就会毫不犹豫地听从国家的召唤,奋勇上前一试宝刀霜刃!可惜的是,作者虽然活到八十多岁,却一直寻找不到报国的机会,因此他只好把整顿祖国河山的希望寄托在朋友的身上!
上一篇:《贺新郎 多景楼落成·李演》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张元幹》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