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作。苏轼由于王安石变法时站在反对派一边,一直离京外任,当过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处地方官。1079年,苏轼被诬告作诗讪谤朝政,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以罪人身份在黄州住了四年多。黄州即今湖北省黄冈县,地滨长江。1082年7月,苏轼游黄州赤壁,写了《赤壁赋》和这首《念奴娇》词,赞美当地的江山之胜,怀念赤壁之战中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并抒写了自己对政治上失意的深沉感慨。一赋一词都是苏轼的名作。
词题“赤壁怀古”,作者登临江山胜迹,从赤壁其地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胜利者周瑜。这个少年得志的吴军统帅,一战打败了心骄气盛的一世之雄曹操,曹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顿时灰飞烟灭。周瑜的才略和功名,千载之下使得也以功业自许的苏轼深深地歆羡和向往。相比之下,自己却蹉跎岁月,年华老去,目前的政治处境又如此,因而终于使他不胜感伤,兴奋的心情不免冷了下来。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词的基调应该说是极奋发的。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即用以起兴。浩荡长江,日夜东流,无穷无尽的滚滚波涛,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引起对往昔英雄的追忆和思念。“故垒西边”两句,借旧日军垒的遗迹,表明这里曾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又用“人道是”这种疑似之言,既表明这里并非当年赤壁之战的故地,又借此勾起人们对赤壁之战的历史回顾。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来:壮丽的千古江山,雄伟的历史场面,杰出的风流人物,在作者怀古的思绪中已经融成一片了,这样就进入了目接神游的怀古的境界。“乱石穿空”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江山景色。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似乎还保留着昔日古战场的气氛。就在这雄奇险峻的乱山大江之中,当年汇集了多少南北豪杰,分成对立的双方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作者由地及人,为下片专叙赤壁之战幸运的主角周瑜作了过渡。
赤壁之战,曹、刘、孙三方都涌现了不少人才。但只是在上片末用“一时多少豪杰”一句作了虚写,而在下片突出描写了周瑜。苏轼特别赞美周瑜,不仅因为他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孙吴军队的主帅,更激赏的是他的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周瑜当孙吴的中郎将时仅二十四岁,人称周郎。赤壁之战周瑜为吴军都督,也不过三十四岁。在孙吴猛将众多、程普等嚄唶宿将俱在的情况下,周瑜以后进而独膺主帅之任,表明他才智出众。初露头角就打败了转战中向无敌手的曹操,使“周郎”这个少年英名与赤壁千古并存。“小乔初嫁了”三句看似闲笔,写他新婚未久,春风得意,实际上也是为了衬托他的年轻英俊。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汉末乔玄有两个女儿,人称大乔小乔。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小乔嫁周瑜在建安三年(198),其事在赤壁之战前十年。这儿说“初嫁”,是为了突出渲染周瑜的少年英俊。“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著名战役。周瑜统兵三万,曹军少说也不下于二十万。周瑜能以寡胜众,才略上自有他过人之处。他对敌我双方优劣虚实作过透彻的分析,战事的进展就在他的预见和掌握之中。因此在苏轼笔下,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戎服相见,而是羽扇便服,在谈笑与指顾之间,击破强敌,使称雄中原、挥戈南下的曹军一败而不可收拾。写历史上一场大战,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场气氛,而着笔于主帅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在写法上是高明的,愈能突出周瑜的非凡胆略和超迈气度。作者显然十分仰慕这种风采和才能,在描写上也加进了作者的理想成分。
“故国神游”二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归到伤己。这两首词可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神游指苏轼,他身临赤壁之战故地,心念古人,多情怀古,头发都为之花白了。一种理解是神游指周瑜,年少而多情的周瑜若死后有灵,回到这当年的战地,一定会笑我头白无成,愧对前人吧。这两种理解都说得通。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自感未有建树,而且前途更属渺茫而不可问。同二三十岁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人物,激起了他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因而只能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一醉消愁了。“人生如梦”这种思想自然是消极的。但在这首词中,作者主要是感叹自己的年华虚度,并不是否定人生,他对大好江山和前代英雄,不是热情地赞美和向往吗?他的感伤情绪,同全词表现的逸气豪情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这首词历来作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篇末的感伤情调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的开头就极有气势,写奔腾的长江,千年的历史,无数的前代英雄,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打开了壮伟阔大的艺术天地。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年轻统帅周瑜的雄姿英发,不但形象鲜明,词采飞动,而且读时还使人感到激荡着作者的豪迈之气。这种江山之胜和英雄之业,在苏轼之前的词中是从未如此动人地出现过的。这是苏轼以诗入词,摆脱婉约派的传统词风后,所带进词坛的新的艺术创造,典型地表现了豪放词的特征。词中写景有声有色。“乱石穿空”三句,他眼中看来“如画”,笔下也写来“如画”。耸立的江上群山,震耳的滚滚涛声,雪白的千层浪花,组成一幅长江胜景图。写人更重在传神,苏轼对周瑜是倾注着自己的理想与感情的,所以着力写他的风姿飒爽,英气逼人。后来小说《三国演义》中写的周瑜,变成一个卖弄聪明、心胸褊狭、才薄命短的人物,和这首词中的周瑜形象迥异。这是作者的不同倾向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艺术后果。
此词“羽扇纶巾”有人以为非咏周瑜而指诸葛亮,这有违苏轼原意。宋人承苏轼此词而写的作品,概以“羽扇纶巾”属之周瑜。张孝祥《水调歌头》(汪德邵无尽藏)云:“一吊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横槊,兴废两悠悠。此意无尽藏,分付水东流。”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读了这些宋人诗词,想不应再有所怀疑。晁补之《续离骚序》说:“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之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云。”对此词本意作了最明白无误的解说。
元张可久有一首《百字令》,词序说:“舟泊小金山下,客有歌‘大江东去’词者,喜而为赋。”苏轼《念奴娇》词入元后犹有歌者,上距苏轼赤壁之游已近二个半世纪了。
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
“大江东去”词,三“江”、三“人”、二“国”、二“生”(按“人间如梦”一本作“人生如梦”)、二“故”、二“如”、二“千”字,以东坡则可,他人固不可;然语意到处,他字不可代,虽重无害也。今人看人文字,未论其大体如何,先且指点重字。(俞文豹《吹剑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吹剑续录》)
夏口之战,古今喜称道之。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许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
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就是周郎拍到自己,“人生似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黄苏《蓼园词选》)
上一篇: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
下一篇:《解连环·周邦彦》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