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不遇咏》原文与赏析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这首诗采用抒情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口吻,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愤慨心情。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题目“不遇”二字,不避重复,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种种事与愿违、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向朝廷上书,陈说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被当权者搁置起来,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可见,出仕毫无希望。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其”的句子,意谓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糊口无方。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见《世说新语·宠礼》),来表明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借以泛指权贵。第四句意谓,干谒权贵,曳裾王门,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故尔只能沉沦困顿。错综子史,巧于使事,本是王维七古的一大特色。这四句即多用典故,来反复描述形容诗人的不遇。
接着的四句,从上文自然地过渡而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落拓的生活。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君,指主人公的朋友。主人公落泊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随人作计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一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杳然,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虽然他很思念亲人,但他却不打算回乡,与家人团聚。还是姑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表现,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牢落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但是,主人公并没有在悲伤中消沉颓废下去,相反,他仍然保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说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说”,即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理想的生活道路是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发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短古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其实,诗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联系王维的生活道路看,此诗大约作于他被贬济州到开元二十二年拜右拾遗期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生活情况和人生追求。
上一篇:《崔液·上元夜》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刘禹锡·与歌者何戡》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