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九日登高》原文与赏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本事见于《唐诗纪事》卷八“邵大震”条:“(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云: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卢照邻和云:‘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玄武山在今东蜀。高宗时,王勃以檄鸡文,斥出沛王府。既废,客剑南,有游玄武山赋诗。照邻为新都尉,大震其同时人也。所谓“檄鸡文”,乃王勃写的一篇游戏文字,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认为是在挑拨诸王关系,将他逐出了沛王府。王勃突然遭此沉重打击,一时彷徨失据,不久离开长安,入川观景访友。其时友人邵大震为官安阳,卢照邻作尉新都,离梓州玄武山不远。适逢重阳佳日,于是相约登山为文酒之会。与会者中,唯勃“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为一时“失路之人”(《滕王阁序》),所以,勃诗较之卢、邵之作更加沉郁悲深。
“九月九日”四字扣题,点明撰诗的节令场合。九九重阳,插茱萸,饮菊酒,据说可以辟除邪气,消灾长寿。“望乡台”实有其地,离玄武山不远,这里借用其名,突出“望乡”二字。王勃不得已远游异乡,寄食他人,“望乡”之意,与重阳饮酒消灾的喜乐形成鲜明对比,为全诗笼上一层惆怅气氛。次句“他席他乡送客杯”,“送客”,是这次酒会的另一使命。此诗但言思归,并无留别之意,可知客人不是王勃自己。“他席他乡”,已经隐寓一个“客”字。自身为客,却又践他方之地,借他人之席,举送客之杯,可见自己仍不得不在他乡异地继续逗留,叠用“他”字,与隐去不书的“我”字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席间心情的沉重。
后面两句,“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仍然写羁旅情怀,而又翻进一层。“人”指诗人自己,与“雁”对比。“南中”即南方,包括巴蜀和整个江南地区,与包括诗人家乡在内的“北地”相对而言。读王勃文集可知,他游蜀时,每每作些但说好话的应酬碑文,作为游食的一种手段,这于恰因不世故而遭文祸的青年才子来说,是多么难堪的违心之举! 一个“厌”字,集中反映了他对这种浪迹生活深深厌倦的情绪。年方弱冠的少年王勃,因此产生了对故乡生活的深深怀恋。凭高远望,蓝天白云之间,有队队飞鸿,哀哀而来。“北地”是鸿雁的故乡。这二句诗可作两层理解:一层意思是说,我今已对南国生活深深厌苦,你鸿雁何苦重蹈覆辙,离乡背井呢?另一层意思是,鸿雁南飞,乃为严冬所逼,政治打击象自然界的冬天一样冷酷,王勃感到自己与鸿雁的命运一样凄苦。该两句以雁喻人,人雁对比,以反问语气,奏变徵之音。
诗只短短二十八字,而百回九折,曲尽思乡之情。复叠、对比、拟人等艺术手法也都运用得圆润妥贴。
上一篇:《刘驾·乐边人》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罗隐·京中七日立春》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