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吊王将军墓》原文与赏析
常建
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诗所凭吊的王将军,即唐朝将军王孝杰(?——697)。王孝杰的一生很是奇特,仪凤中,他以副总管从工部尚书刘审礼两讨吐蕃,战败被俘,赞普见他貌似其父,免死,不久便放了他。武后长寿元年,他为武威道总管,又讨吐蕃,大立战功。万岁登封元年,又在素罗汗山与吐蕃战,败。重被起用后,在与契丹军作战中战死。纵观王孝杰一生,一生征战,有胜有败,但不失爱国之心。他最后一战,以身殉国,可歌可泣。常建不以成败论英雄,把王孝杰作为英雄来凭吊、来歌颂,其持论也是可取的。
诗吊王孝杰,不是泛泛而写,而是选取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战,意在渲染王孝杰为国捐躯的悲壮,以寄寓作者深沉的哀悼之情。诗风苍凉悲壮,是一曲挽歌,也是一首颂歌。
诗开头两句,以汉代名将霍去病借比王孝杰的骁勇善战。霍去病官为嫖姚校尉,曾六次率军北伐匈奴,进军千里,一直深入到狼居胥山。强,是超过之意。诗以霍去病的战绩,借比王孝杰率军北讨契丹,深入敌后超过了千里。自然,王孝杰的战绩不如霍去病显赫,这里仅是借比映衬而已,是一种写作技巧。紧接下来“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两句,是以高度概括凝炼的笔触,来正面描写唐军与契丹军的激战场面。全诗正面描写战场也只这两句。“战余落日黄”是形容战斗异常激烈残酷,直杀得天昏地暗,直到战罢,落日还昏黄无光。鼓声是进军的号令,“军败鼓声死”是写唐军一直在进击,没有退缩,直到全军覆没。“鼓声死”三字,不仅透出了军败的全部信息,而且写出了悲剧意味和悲壮气氛。接下来“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又是一个借比,以汉飞将李广借比王孝杰的声威人品。汉名将李广爱兵如子,深受士兵拥戴。又据《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 ‘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军。’”结尾“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两句,悲剧氛围更浓,表达了作者对王孝杰兵败殉国的惋惜、痛惜、哀思。辽水即辽河,在今辽宁省,当年契丹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契丹后改称辽。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对常建的诗有过精辟的评论: “(常) 建诗似初发康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然一篇尽善者,‘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吊王将军墓》的构思,确实用心精苦,不落俗套,出人意表。全诗八句,前后四句的结构大体相似,都是先有两句以他人借比,再来两句正面实写,虚实结合,不重在写过程,重在渲染悲壮气氛。在遣词造句上也确实警绝,一个“黄”字,一个“死”字,一个“鬼”字,一个“哭”字,写出了王孝杰的含恨壮烈而死,把诗的悲壮、哀绝气氛烘托无遗。作者特别善于写“哭”,其他如“哀哀哭枯骨” (《塞上曲》)、“坟上哭明月” (《昭君墓》)等。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悲剧,但读后丝毫没有颓伤感,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壮美、崇高美。鲁迅先生说过: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 (《看镜有感》)我们读此诗,同样聆听到了充满自信的盛唐之音。
上一篇:《李白·古风》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皮日休·咏蟹》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