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送孔巢父赴河南军》原文与赏析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孔巢父,少时力学,与李白、裴准等隐徂徕山,号“竹溪六逸”。永王李璘起兵,辟署幕府,不应,隐迹民间,璘败,因此知名。广德中,李季卿宣慰河南、江淮,荐为左兵卫曹参军。此诗即作于代宗广德年间,孔巢父应李季卿之聘去河南军时。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江城,点明送别之地,是江南某处的临江城市。诗的作者皇甫冉,为大历时著名诗人,与弟皇甫曾以诗齐名,他们的活动范围,是以南方为中心的,皎然《诗式》云: “大历中,词人多在江外,皇甫冉、严维、张继、刘长卿、李嘉祐、朱放,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已有。” (十万卷楼丛书本)他们的诗多写江南和吴越山水。和在长安以酬唱诗得名的“大历十才子”,显然异趣。首联写相送,上句的关键在一“阻”字。它似指相送之人(皇甫冉等)视线为烟波所阻,看不到孔巢父所乘的渐渐远去的船儿,又似指孔的行舟被烟波所阻,“烟波”二字,为送行涂上一层凄迷的色彩。送别本已令人心绪不佳,何况又值新秋时分,孤雁掠过长空,更增人怅惘,下句翻进一层,借悲秋抒伤别之情,与韩翃的名句“星河秋一雁”同一机杼,雁之孤单又暗示了孔巢父途中的孤独、寂寞。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广德年间唐军真正的“出征”,似乎只有二年九月的一次,《旧唐书·代宗纪》: “九月乙未朔,丙申,诏征河中兵讨吐蕃。”当时吐蕃强盛,经常侵入内地,是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吐蕃在广德时,已尽占河西、陇右之地,故称为“北虏”。全师出征,说明“北虏”强大。下句中“南河”指何地,不易确定,唐时虽有南河县,但地在广西,与孔巢父所去之地了不相涉,故推测“南河”为“河南”之倒文。这两句说朝廷已发大军征讨吐蕃,诸将又会集南河,孔应召赴军,必然对军事有所策划,由于这些消息俱得自传闻,故云“闻道”、“更言”,以含糊的语气出之。而句中史实亦难以确考。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是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边心杳杳”,写孔在边防心情复杂、难过,“乡人绝”,预想孔到彼处后无同乡伴侣,从反面写出为他送行的友人的情谊。“塞草”句,极言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无人烟,金圣叹批得妙: “唐诗难看,如‘塞草青青战马多’句,正极写上句边心之杳杳,犹言满眼纯是战马,并不见一乡人也。不会看唐诗人,乃谓竟写马多矣。” (《金圣叹选批唐诗》)此联写边地的荒寒和友情的缺乏,为下文留足地步,尾联方能翻新出奇,笔势振起: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军中虽荒寒而少友,但一为国事,二为自己的功名,还是应义无反顾地前往,何况因才华出众,人们都把你比作工于奏记的陈琳呢?曹丕《与吴质书》: “孔璋(陈琳)章表殊健,……元瑜(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典论·论文》: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此用其意。下句说由此可知,你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不曾潦倒蹉跎。这两句借众人的赞语而作推断,便觉非溢美之辞。
此诗两句一层,起承转合分明。首联送孔,写烟波孤雁,依依惜别,是一抑,颔联叙“征北虏”、“会南河”,大书我军气势之盛,是一扬,颈联写杳杳边心,景荒意冷,又是一抑;尾联以功业许孔,视其成功,再一扬,振起全篇作结,结构纵横变幻,令人莫测高深。
独孤及为皇甫冉的集子作序云: “……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入者,当代不过数人,补阙(指冉)其一也。”看出皇甫冉诗属于王维一路,这是不错的,以他这样的经历和诗风,在“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时,能于送人之作中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心和比较积极的入世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上一篇:《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