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药·秋晚登古城》原文与赏析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作为一个由隋入唐的名门子弟,李百药(565—648)的经历是非常坎坷的。他幼年多病,但博学强记,号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时任内史令(宰相)。皇太子杨勇召他为东宫学士,隋炀帝即位,李百药失宠,出为桂州司马,旋解职还乡里。入唐,又遭李渊猜忌,流放泾州。李世民即皇帝位,重其才名,召拜中书舍人,此时他已年过花甲了。以后不次拔擢,成为李世民身旁的文学重臣。李百药“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 (《旧唐书·李百药传》)。尤其长期外斥阶段创作,写景抒情,吊古咏怀,多失意愁苦之辞,情真调苦,感人至深。《秋晚登古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写苍茫落日,迢遥旅程,荒凉古城,惆怅心境,都是眼前景,寻常事,一般情,信手拈来,熔裁入诗,倍感凄楚动人,含味隽永,唱叹有致。这恐怕也是李百药诗“樵童牧竖,并皆吟讽”的原因所在。他同类题材创作, 如《郢城怀古》开始云: “客心悲暮序, 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开始云: “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无论取材剪裁、立意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具有上述特点。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摄取首先映入眼帘的城头景物:颓墉、荒堞,寒雀、晚乌,上句一个“集”字,下句一个“惊”字,意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目的无非都在突出古城的荒凉!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诗人的视野逐步转移,看到的又是另一种景象:城下连片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但这灌木、孤烟和颓墉、荒堞一样,同样突出古城的荒凉,同样烘托诗人内心的落寞。“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与前两联又不同,随着视野的延伸、拓宽,扩大,景物也有所变化,写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净化了傍晚的清景,显得明媚一些。而且情随景迁,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变得开朗一些。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制约着写景抒情的基调: “霞景”虽迷人,但毕竟是“余照”; “露气”虽怡神,但毕竟是“晚清”。此景此情,与两百余年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巧妙铺垫,诗就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结得极妙,呼应首联,但感情有起伏,可以发现逐渐加强的迹象。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摅写孤愤,挥斥幽郁。
本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和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唐诗坛不可多得的杰构佳什。根据《秋晚登古城》具体内容并结合李百药生平行踪探索,此诗当创作于某次外放途次,写的是真情实感,不是无病呻吟,所以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上一篇:《薛稷·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韦庄·秦妇吟》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