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①》唐诗赏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与注释
李 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 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②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③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④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⑤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⑥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⑦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⑧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⑨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⑩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11)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12)
【注释】 ①庐山: 《太平寰宇记》: “庐山,在江州南,高三千六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 《九江志》: “周武王时,匡裕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仙去,空庐尚存,故曰庐山。” 按: 庐山,在江西南康府西北二十里。又按: 南康在庐山之阳,九江在庐山之阴。卢虚舟:李华 《三贤论》: “范阳卢虚舟幼真,质方而清。” 肃宗时曾官殿中侍御史。②楚狂: 《论语》: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故称凤歌。《高士传》: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时谓 ‘楚狂’。楚王遣使者往聘,通变名易姓游诸名山,俗传以为仙去。” 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黄鹤楼:在江夏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府黄鹤矾) 上。李白流放回来后先至江夏,后来庐山。③五岳: 即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府。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在湖广衡州府。北岳恒山,在山西浑源州。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④南斗:即斗宿星。古代天文学认为庐山所在一带地方属于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⑤金阙二峰: 《述异记》: “庐山西南有石门山,状若双阙。” 二峰,即香炉峰、双剑峰。三石梁: 《庐山记事》: “三叠泉在九叠屏之左,水势三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 ⑥香炉瀑布: 《庐山记》: “东南有香炉峰,游气笼其上,氲氤若香烟。又南北有瀑布十余处,香炉峰与双剑峰在瀑布之旁,水源在山顶,人未有穷其源者。西为康王谷之水帘,东为开无禅院之瀑布。” ⑦吴天:庐山一带地方春秋时属于吴国,故云。⑧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 (九江) 境内,分为九道。⑨谢公:指刘宋谢灵运。曾游庐山,有《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⑩还丹:道家炼丹,烧丹成水银,积久有还水银成丹,故曰还丹。以为吃了可以成仙。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修身养性,达到心神宁静的境界。(11)玉京:道家说大神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居玉京山。(12)卢敖: 《淮南子》 载: 卢敖游于北海,见一士,方轩轩然迎风而舞。卢敖欲与之同游,士人笑着答道: “我和汗漫已有约会在九垓之上,我不可以久留。” 说完纵身跳入云中。“汗漫”,不可知的事物。九垓(gai),九天之外。高诱注: “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 这里反用其意,以卢敖比卢侍御,说自己愿意接卢侍御共游太空。太清:指天空,即高处。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天。
【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遇赦后,自江夏来庐山时所作。诗分四层。首六句为第一层,从写游山上说是序曲,从思想上说应该是中心。诗人写道,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早晨我手执神仙的绿玉杖辞别黄鹤楼,平生最大爱好是到名山去遨游。为寻仙我不辞遥远遍访了五岳。诗人以楚狂自比,表达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李白很有政治抱负,但因理想不能实现,转而游名山寻仙访道。“庐山” 八句为第二层,以仰视角度细吟的雄奇风光。在诗人笔下,庐山高耸入云,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山的形状如屏风,好象云霞展开,山影湖光相互映衬,绮丽俊秀。既有香炉峰和双剑峰对峙,还有三叠泉的瀑布三折而下,恰似银河倒挂飞流,与香炉峰的瀑布遥遥相望。苍翠的山色映着红霞朝阳无比绚丽…… “登高” 八句为第三层,诗人描写登上庐山俯瞰茫茫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方,远望万里黄云起伏,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幻,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不觉心清意畅,借谢灵运的故事,抒发盛事难再之叹,寄寓求仙访道之意。“早服” 以下六句为第四层,诗人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他向远处看去,好像看见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拜天尊神。于是以卢敖故事,邀卢侍卿同游。
全诗描写了庐山 “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的奇绝风景和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 的雄伟气势,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在李白笔下,庐山是既雄伟又幽奇。写出这种境界,才与寻仙的幻想和谐一致。“遥见” 二句,把希望写成实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末句要邀卢虚丹一同寻仙,所以用同是姓卢的仙人代替,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手法。中国的诗歌美学认为这样用典便是深切。
上一篇:《李白·峨眉山月歌》唐诗赏析,《峨眉山月歌》原文与注释
下一篇:《张九龄·感遇二首》唐诗赏析,《感遇二首》原文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