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①》唐诗赏析,《望岳》原文与注释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
【注释】 ①岳:古代对高大之山的尊称。此指泰山 (今山东泰安县北),又称东岳②岱宗:指泰山。宗,长之意。泰山被称为 “五岳”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之首,故称泰山为岱宗。夫(fu):指代词。齐鲁:春秋时两个国名,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皆在今山东省境。③造化:指天地和大自然。钟:钟情、聚集、赋予之意。神秀:指山势景象奇异超众。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割:分割、区分。④荡胸:心中激荡,胸襟开豁。决眦(zi):决,裂开。眦,眼眶。指睁大眼睛极目远望。⑤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攀登。绝顶:最高峰。众山小:化用 《孟子·尽心上》 之句: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表现出诗人开阔的心胸和气魄。
【鉴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试,未中。他于是在赵、齐 (今河南、河北、山东) 一带漫游,约五年时间。《望岳》写在他游山东时期,初经泰山时所作,是杜甫现存诗作中最早的一首。此诗由 “望” 而 “赞”,再现了泰山的高峻雄伟,意境开阔,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蓬勃朝气与非凡的胸襟。
第一二句写远望之貌。首句 “岱宗夫如何?” 以设问起,写出了初见泰山时的那种喜悦、惊叹、仰慕之情。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岱宗。“夫如何”,就是怎么样呢? “夫” 作为虚字嵌入句中,别具赞叹之韵味。第二句“齐鲁青未了” 是对“夫如何” 的回答。诗人不直接回答泰山有多高、多大,而以古代齐、鲁两国之地来展示泰山跨越之宽广,泰山之高大也就不言自明。“青未了” 写远望泰山的总体印象: 蓊蓊郁郁、绿绿葱葱。“未了” 二字更有两层含义:就纵向时间而言,千百年来泰山都是如此蓊绿不褪; 就横向的空间而言,千数百里青绿盎然,绵延不断,展现了泰山的巍峨气势和壮美色彩。
第三四句写近望之景。如果说远望是大笔勾勒、写意的话,那末近望则近似工笔了。你看,“造化钟神秀”,仿佛大自然都专门钟情于泰山,使它灵动而秀丽,巍峨而博大。“阴阳割昏晓”,泰山本身由于高大,竟然能区分出阴阳昏晓来。因为泰山南向日为阳,泰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已晓之时,山北背日仍为昏暗。这是由近望而显现泰山之山势特点。
第五六句写细望之感。细望泰山,云层叠叠,盘旋缭绕; 倦鸟归林,暮霭重重。正如陶渊明 《归去来辞》 中所说: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如此从早到晚的细望,壮美的山势山景触发了诗人的主体感受,由睁大眼睛专注地观赏层云、归鸟之时,胸中不免激起浩然之气,顿觉眼界大开,视野开阔。
第七八句写极望之情。前面由 “貌” 而生 “景”,由 “景” 而生 “感”,再由 “感” 而生 “情”。什么 “情” 呢? 登临而览之情! 所以,诗人用 “会当” 二字表登攀之决心; “凌绝顶”,述登攀之顶点。然后再俯望群山,体会孔子所云 “登泰山而小天下” 之豪情。这两句结语充分表达了青年杜甫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全诗紧扣诗题“望岳”,开篇用 “何如” 虚提设问之后,句句写 “望”,但又句句不见一“望” 字,这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诗人炼字,极为精妙。以 “钟” 状 “神秀”,以 “割” 状 “阴阳”,颇具人情味;以 “生” 领“层云”,以 “入” 统“归鸟”,以 “览” 绾“众山小”,实属景情融合,熔铸了诗人的激情与抱负! 此诗被后人誉为 “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可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杜甫·月夜忆舍弟》唐诗赏析,《月夜忆舍弟》原文与注释
下一篇:《李白·望庐山瀑布》唐诗赏析,《望庐山瀑布》原文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