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有既画山容,复绘水貌的,也有只画山容或仅绘水貌的。这首诗属于后一类——摄入画面的仅是作者“夜到渔家”时所目接的水边风物。
一、二句貌似平直,却有侧面烘托之妙: “在江口”,暗示渔家临江而居; “柴扉”,点明渔家所居不过几间茅屋、一扇柴门,这简陋的住所不难推想其生活的贫困。“潮水入柴扉”,则见出当时正值春潮泛滥,渔汛来临,渔家忙于出江撒网之时,这就为下面几句作了铺垫。三、四句“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行客”,即作者自谓。作者行至江边,眼看天色已晚,便准备投宿于渔家。然而,他在柴门外徘徊,张望多时,屋内却始终寂无声息。原来,房屋的主人江上尚未归来。“犹未归”三字,饱含作者焦虑之情,不仅因自己投宿无着而焦虑,也为渔家劳作之久而感叹。五、六句刻画景物,而情在景中。主人未归,入室无望,作者只好于无奈复无聊中将视线投向周围的环境。他看到:在幽深的竹林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难以目即的远方——前村显然在小路的尽头,一时半晌恐怕难以抵达;而在浩瀚的江面上,已洒满皎洁的月光,垂纶未归的渔船尚少,茅屋的主人半晌一时恐怕也难以罢钓。“钓船稀”,与“主人犹未归”句相呼应,不仅进一步透露了打渔劳动的耗时之长、费力之巨,而且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由失望到希望,复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过程。七、八句化忧为喜,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境界:在不停的眺望中,作者终于远远看见一位驾船驶向江边的渔人正在寻觅可以泊船的“沙岸”,和煦的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这大概就是作者期待已久的茅屋的主人吧?于是,作者焦虑顿去,喜悦陡生。从这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欢快流畅的语调中,我们既可想见作者翘首伫望、喜上眉梢的神态,也可推知投宿事件的令人满意的结局。
借描写水边风物,表现他人较少涉笔的渔家生活的一个侧面,这是此诗的宗旨。在组织经营时,作者则以投宿事件作为串连景物和情思的线索。全诗语淡,景新,意深,情浓,而结尾尤见生气贯注,神采飞扬。因此,在山水诗的艺术长廊里,它亦可标一格。
上一篇:《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