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此诗以新娘口气写,刚结婚,丈夫即被征去当兵,其苦自不待言。先王之法,不征新婚,以顺人情,今则暮婚而晨别,违法逆情,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由此亦可见当时官府征发之滥与官吏催逼之苛。
诗分三解。“兔丝附蓬麻”以下十二句为一解,写新娘暮婚晨别之不幸。此诗以比起,“兔丝附蓬麻”比“嫁女与征夫”,“引蔓故不长”比喻作“不如弃路旁”的不幸命运。下即连述两点“不幸”:一不幸暮婚晨别,刚做妻子即成为无丈夫之人。“席不暖君床”,意为来不及为丈夫暖床席,就被迫分离了,是“太匆忙”之具体化。二不幸是已在夫家而身份不明,将何以自处?古代礼法,女子于婚后三天,在丈夫陪同下祭家庙、拜公婆,方算完成婚礼,确定新娘身份。今暮婚而晨别,丈夫即去,公婆未拜,婚礼未完,身份未明,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父母”以下十二句为第二解,写新娘生离死别之苦情。丈夫将“往死地”(指战争前线),新娘内心百折千回。“藏”,指深藏闺中。“归”,女子出嫁曰归。出嫁随夫,此乃常理,今夫去无托,此为一曲折。本欲随丈夫同上前线,但形势变化莫测,恐去了,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使士气不振。还是你“努力事戎行”,争取活着回来为好。此为又一曲折。苍黄,本指草木由青(苍)变黄,借喻事件突变。“妇人”二句,古人迷信,认为军中有女子,必坏士气。“自嗟”八句为第三解,写新娘临诀别时自陈心曲。“罗襦”二句,互文见义,谓从此脱下结婚时穿上的红罗襦,洗却红妆,愿彼此永久相望。“仰视”二句,以鸟之双翔比人事,鸟恋双飞,人惜团圆,今虽磨难杂错,两心如一,以后终有再相聚之一日。此以比结,照应开头。新娘语极通达,情亦体贴,其意只在慰勉丈夫,而自己之内心实甚痛苦,乃是以刚强掩其号啕也。
“三吏”主要是写吏,把吏之暴这一面写足了,民之苦便自会显出。“三别”主要是写民,把民之苦这一面写足了,吏之暴便也昭然在目了。此诗以新婚被征事件为中心,以新娘送别丈夫时自述苦情为线索,展开民情与官府官吏暴行的矛盾冲突。新娘的一番倾吐,把自己的无限辛酸,满腔心事,委曲道尽,真是“民将何以为民”!但民之苦,正是官府官吏造成的,故这一点写透了,则官府役民之滥,官吏滥征之暴,便不言而自喻了。有人据新娘讲的“勿为新婚念”二句,便说什么这是“鼓励丈夫努力作战,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爱国精神”,实乃支离诗句,穿凿附会,勉为解说。
此诗模拟新娘声口,逼真肖似。因是对丈夫倾吐心事,故频频言“君”(全诗凡七见),所述苦情心事,亦回环婉曲,与人物身份极相吻合。从其所倾吐的语言中,也可约略看出其稳重、善良而又感情内向的性格特征,站立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典型的质朴、淳厚、贤惠而又多情的“贫家女”形象。诗以比起,以比结,既收到了前后照应之效,又起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引蔓不长,引出暮婚晨别之苦情;鸟必双翔,又反衬出夫妻被拆散之凄苦,“永相望”者,实乃无望之望。诗人还善于融化口语、成语入诗。如“弃路旁”、“嫁女”、“太匆忙”、“贫家女”等,皆普普通通的口语,给人以一种生活实感;如“鸡狗亦得将”,即化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成语,既表意明白,又简洁形象。
起来四句,是真乐府,是《三百篇》兴起法。“暮婚晨告别”,是诗柄。一篇都是妇人语,而公揣摩以发之。有极细心语,如“妾身未分明”二句,“妇人在军中”二句是也。有极大纲常语,如“勿为新婚念”二句,“罗襦不复施”二句是也,真无愧于《三百篇》者。(王嗣奭《杜臆》卷三)
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七)
《新婚别》,送者之词也。比体起,比体结。语出新人口,情绪纷而语言涩。
(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
上一篇:《把酒问月·李白》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新嫁娘三首(其一)·王建》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