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这首诗是杜审言远谪南方,渡湘江时所写。他此次贬官是在武则天失去统治大权,唐中宗复位之初,因他曾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交往,被罪贬官峰州(在今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作为一个逐客罪臣远离故国,其心情之惨淡可想而知。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一个“悲”字将全诗定了调,驾驭了全诗的情致。乍看,似乎很突兀,也很矛盾。春天的园林万紫千红,充满着生机,本可给人愉悦,使人心旷神怡。但作为一个被放逐的罪臣,在征途中旧地重游,哪里还有欣赏的心情。眼前的景色纵然很美,但想到昔游的种种欢快的日子,已经不可能再来,于是不免感到孤寂悲凉。因此,首句中的“悲”字不仅有来历、不突兀,倒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个“悲”字用得十分好,它夹在美景、昔游之中,受两者的衬托,显得愈加悲苦。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采用的是移情于景的手法。也可说是用诗人的主观感受直接表抒客观事物的情态。在诗人眼中:花已失去艳丽,充满忧容,鸟不是欢唱而是声声哀鸣,花鸟都在为诗人远戍而发愁。诗人以物喻情写出了一幅愁天愁地的景象,与首句的“悲”字紧紧相扣,从而进一步形象地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绝句的第三句,一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也往往是整首诗的中心。本诗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仅是首句的悲、二句愁的根源,也是第四句眼望着湘水北流生发种种情思的根源。这一句很象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我所悲的、愁的固然也有个人浮沉的一面,不过最令人伤心的是此心怀恋京国而此身却必须南行。这种痛苦诗人无法排遣,于是只好叹息着说: “不似湘江水北流”!这二句使全诗的思想获得了升华,在所悲所愁中赋予了“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思想内容。
第四句作为结句,戛然而止,结尾有力,但同时又意味无穷,诗人的胸次充满着感伤,也可说是对北去的湘江之水怀着无限羡慕之情。
七言绝句在初唐刚刚定型,杜审言是初唐的诗人,当时“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但这首诗和《赠苏绾》二首却能写得“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胡应麟《诗薮·内编》),是颇为难能可贵的。
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通首意有两层,上二句悲异时,下二句悲异地。“作边愁”字妙。(〔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上一篇:《渡汉江·宋之问》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渡荆门送别·李白》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