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古典诗词中,“送别”是常见的题材。芙蓉楼在唐润州(今江苏镇江)城西北,筑于三国时吴初年。据《清统志》载: “江苏镇江府:万岁楼在丹徒县西南城上,晋王恭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又尝改西北楼为芙蓉楼。”辛渐生平不详,为王昌龄挚友。此诗为王昌龄于芙蓉楼饯别辛渐时所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两句实写环境并纪事。“寒雨连江”,状濛濛细雨,似烟似雾,笼罩江面。“夜入吴”有人释为王昌龄随舟送辛渐夜入吴地,以示友情深厚,此当可备一说。但马茂元先生所言似更为精到。马先生说: “夜入吴的‘入’,写微雨渐渐到来。与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的‘入’字用法相近,而更有神韵。”(见《唐诗三百首》新编)细雨是见到的,更似是感觉到的,是写景,又是渲染与好友依依惜别之气氛。“平明送客楚山孤”,既点题“送”字,更反映了自己的离怀别绪。辛渐此去,溯江而上,北赴洛阳,王昌龄极目西望,唯见苍莽平野上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楚山。一个“孤”字,写楚山,更是指王昌龄的主观感受,知友远去,不免有孤寂之感。这两句前句写景,后句写情。就这两句诗言,情景交融,真是诗而似画,赠别诗中唯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与匹敌。
诗至此,送别之意似已写尽,难乎为继。但是王昌龄送辛渐北去洛阳,如俞陛云所说为“借送友以自写胸臆”,所以至第三句又另辟蹊径,翻出新意。第三句他发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的设问,把读者引入诗的想象的境界。据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他的仕途生活是很不幸的,当时他也正处于众口交毁的境况下。第四句用“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不仅是化用鲍照的《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之句,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是对“谤议”、“贬斥”的回答,而且以此来告慰洛阳的亲友:尽管“谤议沸腾”,我仍然保持纯净的品行,尽管屡遭贬斥,我决不改变志行节操。王昌龄作绝句十分注重含蓄,不会语尽思穷,此又一显著例证。
(结句)言己之不牵于宦情也。(沈德潜《唐诗别裁》)
唐人多送别妙作。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
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节妇吟·张籍》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