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事物的偶然性,有时会使无足轻重的人物,成为历史闻人,令荒山僻野之地,永驻人们的记忆。“杨玉环”和“马嵬”就是这样被刻在中国中古史上由盛及衰的转捩碑石上。马嵬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兴平北二十三里,因晋人马嵬于此筑城避难,故名。(《元和郡县图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的“冀马燕犀”攻破了潼关。唐明皇携带杨玉环姊妹同宰相杨钊(国忠)等,由禁卫军护卫仓皇奔蜀。途经马嵬,兵士哗变,诛杀杨国忠并逼迫唐明皇赐死杨玉环,历史上称为“马嵬之变”。酿成悲剧的原因和责任,旧史往往归咎于杨玉环,而以“女祸误国”为唐明皇开脱。李商隐《马嵬》诗在哀叹感悼之中,却以反诘的口吻提出了另一见解: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含蓄地指出,正是由于皇帝本人治国无方,才招致了杨玉环被缢身死的悲剧。
杨玉环被缢杀以后,唐代民间自士林至于野老便有许多关于她没有死的传说。一种认为她居住在海上仙山,后来唐明皇命临邛道士为她招魂,在蓬莱找到了她,“海外徒闻更九州”写的就是这一虚无缥缈的传说。题为《马嵬》,平庸作手会从史事述起,而诗人却从一件奇闻异事切入,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寓历史兴亡于感慨突兀之中。明皇思杨妃,历史上有明文记载。明皇或者出以真情,或者由于悔恨,更或因失势后迁入南内,悲思感慨,对玉环生前之感情尤觉可贵。然“此生休”矣!于是寄望于他生再结同心。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诗人用这一极具现实感的断语,将他的虚无渺茫的企望也彻底粉碎。而“他生”、“此生”的复叠回环,又似为他们留下悔恨的绵绵相思,这一句与首句的“徒闻”又互相关应。
中间二联由“此生休”逗出,选取典型的细节,形象地概括了马嵬兵变的经过。关于李杨悲剧,史传或小说当然记载得较为详细,如白居易《长恨歌》、郑嵎《津阳门诗》等。《马嵬》中二联只将“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六军同驻马”、“七夕笑牵牛”四个细节,两两对举,概括了整个悲剧的过程。如果说《长恨歌》中“夜雨闻铃”充满着一种悲凉感,那么第三句之“宵夜闻柝”则在悲凉之外更添一种凄惶之状。“虎旅”,指当时扈从的羽林军。在奔蜀途中,除了听到他们夜里敲打着的单调凄清的金柝声外,再也听不到往日的笙歌曼舞声了,所以说“空闻”。宋范温说,读了这一句“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诗眼》)四句以“鸡人”同“虎旅”对。唐代宫中司晨者敲击更筹(一种竹签)报晓,叫做“鸡人”。当年“太平天子”在兴庆宫的春宵软帐之中,卧听鸡人报晓,懒散而且舒适,此情此景也一去不复返了。两个细节对举,一险一安,一苦一乐,一个是凄惶无状,一个是春云卷舒;先写马嵬之宵夜,再逆挽昔日宫中的情景,互相映照,以安乐反衬险苦。五、六也用对照和逆挽法。先说“此日”,再逆折至“当时”,即从天宝十五载(756)缢死杨玉环之日,逆挽至五年前七月七日长生殿里的夜半私语,使人有“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之感:既有今日之赐死,又何必当初之“盟誓”;既有今日之永诀,又何必当初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之相会。如今盟誓在耳,而失盟者谁?牛女依旧,而设盟者“此生休”矣。“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诗人在《马嵬》第一首中已经提出了这个质问。这里则以强烈的反衬,把同情给予杨玉环,为末联推究罪责、反诘明皇作了感情上的准备。沈德潜从作法上加以推崇,认为六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说诗睟语》)。所谓“跳脱”,即有意使诗歌走脉不顺不平,有波有折。
七、八委婉感讽而又精深警策。做了四十多年皇帝都保不住一个妃子,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这是最大的讽刺,又是最大的迷惘,发人深思而又使人深警。梁武《河中之水歌》写莫愁女为人妇,织绮采桑,生儿育女,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诗人举“莫愁”,不仅以皇帝妃子与平民媳妇相比照,更妙在以“莫愁”和“长恨”对举,大大增浓了悲剧的色彩:为李杨悲剧惜之、哀之、叹之,至于无可解之。诗人对杨玉环的同情,对明皇的深责,融合成一个伤感低徊、惘然叹惋,既尖锐深刻而又含蓄不露的反诘之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是哲理性的思索,十分深邃。读者从这一反诘中不难得出结论:唐帝国之走向衰落,正是“自埋红粉自成灰”(《马嵬》其一)。
李义山题《马嵬》一联云: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温庭筠《题苏武庙》云: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盖是丁年。”尝见前辈论诗云: “用事属对如此者罕有。”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
马嵬驿,唐诗尤多。……义山云: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真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范温《潜溪诗眼》)
义山《马嵬》诗曰: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叙天下大事,而“六” “七” “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起联才如江海,老杜云: “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义山足窥此秘。五六倒叙奇特。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此推本言之也。(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七)
起句破空而来,最是妙境。次联写事甚警;三联排宕;结句人多讥其浅近轻薄,不知却极沉痛。(〔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卷五)
上一篇:《饮中八仙歌·杜甫》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马嵬坡·郑畋》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