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养竹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1;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2。竹心空,空以体道3;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声4;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5。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6。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7。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8。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篚篚者斩焉 ,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9。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10。”居易惜其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11,乃芟翳荟,除烘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12。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13? 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犹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笔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14;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15。
【注释】 1本:根。 2倚:偏倚。 3体:接纳,接受。应用:适应需用。虚受:虚心接受。 4贞:坚贞。砥砺:磨刀石,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磨炼,修养。夷险:指平安顺利和危险困窘的处境。 5庭实:庭院中陈设的物品。 6拔萃:选拔精英。校书郎:唐秘书省属官,主管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的事。 7假:借。故:已去世。关相国:疑指关播。播,字务之,卫州汲县人,德宗时曾任宰相数年。第:住宅。 8履:步行。殄(tian 田):灭绝,这里是摧残的意思。瘁(cui 翠):原义为劳伤,引申为毁坏。 9捐馆:旧时对死亡的讳称。繇(you 由):自,从。篚篚者:做筐的人。彗(hui 惠)帚(zhou 肘)者:做扫帚的人。刑余:受过肉刑的人,这里指砍伐过的竹子。寻:长度单位,古时八尺为寻。 10凡:平常,一般。莘(beng 绷)茸(rong 容)荟郁:四字义近,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11见贱:被看作贱物。 12芟(shan 衫):割,这里是铲除的意思。翳(yi 亿)荟:茂盛的杂草。除:施。疏:通。封:培士。13何有哉?有什么关系呢? 14自异:使自己区别于一般。云:语末助词,略含“罢了”的意思。15贻:留给。
【今译】 竹子象贤才,为什么呢?竹的根牢固。牢固可用来立德,所以有才德的人看到竹的根就想培养自己的美德,并且坚定不移。竹的秉性正直,正直可用来站稳身子,所以有才德的人看到竹的性格就想为人处世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是空的,中心空虚可以用来接受道理,所以有才德的人看到竹子的心就想到为适应需用,必须虚心接受一切道理。竹的节操坚贞,坚贞可以用来树立志向,所以有才德的人看到竹节就想培养自己的名誉和行为,无论处境平安顺利还是危险窘困,都能坚守节操,始终如一。正因这样,所以有才德的人大多在庭院里种上竹子。
贞元十九年春天,我经吏部考试中选,被授予校书郎之职。开始在长安寻找一个地方暂借居住,结果借了已去世的关相国的私人住宅的东亭,就住了下来。第二天,步行到了亭的东南角,看见这里有一丛竹子,枝叶都被摧残毁坏了,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向关家的老仆打听,他们说:“这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去世,别人借住在这儿以后,编筐的人砍伐竹子,做扫帚的人也砍伐竹子,这样,被砍伐过的竹子,高不过几尺,数不到百根,又还有一般草木杂生在丛竹中,长得繁茂密集,眼看就要把竹子掩没了。”我痛惜由德高望重的人亲手种植的这些竹子,如今却被鄙俗的人视为贱物而加以摧残,砍伐破坏到这种程度;尽管这样,但竹子的本性保存着,所以我就除去茂密的杂草,给竹子施上粪肥,让竹间通风,并给竹子根部培了土,这些活儿不到一天就完了。在这样整治之后,太阳一出来,竹林清阴宜人,风一吹拂,竹林清声悦耳,竹梢随风摆动,好象对人有情一样,生气勃勃,似乎特别欢快,象是多情人感激知遇之恩似的。
哎呀!竹子,本是植物啊,它对于人有什么关系呢?因为竹子与贤才有某些相似,人们就如此受惜它,种植培养它,更何况那些真正的贤才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不同于草木,就如同贤才不同于一般人一样。哎呀!竹子不能把自已与一般草木区别开,只有人才能把它们区别开;贤才也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只有任用贤才的当权者才能把他们区别开。所以我写了《养竹记》,并把它写在东亭的墙上,以便留给以后住在这里的人看,也想借此让当今的掌权者从中得到启发。
【总案】 这是一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的小品文。写此文时,作者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抱着“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初涉官场,尽管官卑职小,有失意之感,但雄心犹存,所以锐意攻读以求进取。这篇《养竹记》,既表达了作者对竹的感遇之情,以竹自律的君子风范,又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怅惘之情,期望“用贤者”求贤若渴,识贤如炬之意。
文章议论始,议论终,中间叙述描写作者与竹的感遇情状,结构谨严而不死板,层次清晰而有波澜,语言浅易而意境新颖,表现了作者以实为文的特点。文章先用“竹似贤”统领全文,点透旨意,紧接着从容不迫地连用四个排句比,将竹与君子巧妙结合起来,最后以“君子多树之为庭实”收前启后,使文章由议论转为叙述、描写、抒情。在叙述竹林的不幸遭遇以及作者对竹的同情、护养和使之恢复生气的过程中,作者以省净的语言,写竹之病,病之因,疗病之法,竹病愈复苏之态,最后落笔于“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写得来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趣,把作者热爱竹,同情竹的心情表达到极为细致充分;同时也为借题发挥,由竹及人做了有力铺垫,文尾就竹的遭遇发表议论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在这段议论中,作者在两个反诘,两个感叹句的激情抒发中,托出了,突出了“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压轴之笔,从而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到了“贤者”与“用贤者”者的关系上来,由此深味出作者为文的用心。意深旨远,读后既得到理之启迪,又受到情的感染,从而自律自砺,产生以竹之节操品性为修身立世之渴望。
上一篇:邓肃《具瞻堂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下一篇:程颐《养鱼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