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琅邪也5。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6,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7。峰回路转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1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12,而年又最高13,故自号曰醉翁也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1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6。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7,云归而岩穴瞑18,晦明变化者19,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20,佳木秀而繁阴21,风霜高洁22,水落而石出者23,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24,行者休于树2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6、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27,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8,山肴野蔌29,杂然而前陈者30,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31。射者中32,奕者胜33,觥筹交错34,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35,颓然乎其间者36,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3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38,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39?庐陵欧阳修也40。
【注释】 1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县城西南七里琅琊山后,为宋琅琊山琅琊寺(一名开化寺)僧人智仙所建。亭前有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的石刻。 2环:环绕,朱熹《语类》卷390云:“欧公文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未后改定,只曰 ‘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滁,即滁州。 3林壑:树林和山谷。尤:更、特别。 4蔚然:草木繁盛貌。深秀:幽深秀丽。 5琅琊(langya郎牙):山名,在滁州西南十里,东晋时元帝为琅琊王,曾避居此山,故名。 6潺潺:(chan蝉)水流声。 7酿泉:一名醴泉。即琅琊泉,为琅琊溪源流之一。 8峰回路转:峰势回环,山路曲折。9翼然: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 10智仙:法号。琅琊山琅琊寺的僧人。11太守:作者自谓。汉朝郡的长官称太守,宋代有州无郡。州的县官称为知州。这里是袭用前朝郡的长官称号。自谓:自己称谓。 12辄(zhe哲):就。 13年:年龄。 14山水之乐:游玩山水的乐趣,兴致。 15自号曰醉翁:作者《赠沈遵》诗:“我时四十犹疆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16寓:寄托。 17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18云归:拟人笔法。指傍晚云烟聚集山中的景象。岩穴:山谷。暝(ming名):背光阴暗。 19晦明变化:指山间气侯阴晴无常,变化多端。 20野芳:泛指山间田野盛开的花。芳:花。 21秀:茂盛。繁阴:指树阴浓郁。22风霜高洁:指秋天天高气爽,秋风徐来,晨霜遍野的景观。 23水落:水位下落。 24负者:背负重载的人。此指樵夫。 2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26伛偻(yulou雨楼):弯腰躬背的人,此指老人。提携:搀扶,牵引。这里有扶老携幼之意。 27渔:用作动词,捕鱼。 28洌:水清透明。“泉香而酒冽”,为互文手法,谓泉水和酒都具有气色香清的特点。29山肴:野味。野蔌(su栗):野菜。 30杂然:交错状。陈:摆、放。 31射:古时宴饮时一种投壶的游戏,用箭投入壶中。以中否决胜负。不中者罚酒。 32奕(yi译):下围棋,后泛指下棋。 33觥(gong公):古代酒器。此指酒杯。筹:行酒令或计算饮酒用的竹签。 34苍:苍老。颜:容颜。 35颓然:此指醉后昏然倾倒的姿态。 36而已:过了会。在山:落山。 37阴翳(yi意):枝叶繁茂盛荫。翳:遮蔽。38其:代指滁人和众宾客。 39谓谁:是谁。 40庐陵:今江西吉安市。
【今译】 环绕着滁州的全是山,那西南群峰之间,森林山谷尤其优美。望去林木繁茂,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山路走七里,便渐渐听到潺潺流水从两峰之间倾泻而出,那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随之盘旋曲折,有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似的立于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亭的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命名的是谁?是自称醉翁的太守。太守与宾客来到这里喝酒,多少喝一点就醉了,并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本意并不在饮酒上,而是在于欣赏山水景色。只不过是把游山玩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太阳出来了,树林中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扰来,山谷就阴暗了:时明时暗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朝朝暮暮的景色。野花开了,清香阵阵;美好的树木枝叶茂密,形成片片浓荫;风清霜洁,天高气爽;溪水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色。清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边走边唱歌,过往行人在树下休息,前边的呼唤,后边的应答,老年人,小孩子,往来不绝,那是滁州的百姓在游乐。到山溪里捕鱼,溪水深,鱼也肥美。用酿泉的水酿酒,水清洌,酒味也香。山珍野味各式各样摆满面前,这是太守在宴客。宴饮酒酣的乐趣,并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与筹码交错地传来传去,人们时坐时起,闹闹嚷嚷,是宾客们在尽情欢乐。有个容颜苍老、头发斑白的人,昏昏沉沉地置身宾客中间,那是太守喝醉了酒。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太守回城了,众宾客也跟着回去了。树林阴暗下来,鸟儿上下飞鸣,游人去了,鸟儿也十分快乐。可是禽鸟只知道栖息山林的乐趣,却不理解人们心中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出游的乐趣,却不理解太守自得其乐的心情。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用文字来描述(这种游玩情景)的,只有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集评】 宋·王正德《余师录》卷一:“退之作记,记其事尔。今之记乃也。少游谓《醉翁亭记》,亦用赋体。”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文辨三:“宋人多讥病《醉翁亭记》。此盖以文滑稽,曰:何害为佳,但不可为法耳。”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宋大家欧阳文忠公文钞》卷二十一:“文中之画。”
“昔人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必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修然长往矣。此是文章中洞天。”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一:“与民同乐,是其命意处,看他叙次,何等萧洒。”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十:“通篇共用二十个“也”字,层逐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冢之创调也。
清·余诚《重汀古文释义新篇》卷八:“直记其事,一气呵成。自首至尾,计用二十个“也”字。此法应从昌黎潮州祭大潮神文脱胎。
风平浪静之中,自具波澜潆洄之妙。笔歌墨舞纯乎化镜。是传记中绝品。至记亭所以名醉翁,以及醉翁所以醉处,俱隐然有乐民之乐意在,而却又未尝着迹。立言更极得体,彼谓似赋体者,固未足与言;即目为一篇风月文章,亦终未窥见永叔底里。”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九:“一片天机,元意中得之,人言不可有二者,窠臼之见也,族理剨然,特与点出。
丰乐者,同民也,故处处融合滁人。醉翁者,写心也,故处处摄归太守。一地一官,两亭两记,各呈意象,分辟畦塍。,,”
【总案】 本文是作者贬逐滁州时的即兴抒怀之作。滁州,山高水清,地势险要,民俗淳厚,风景秀丽。欧公于此地任职期间,常借山间清风以拂身上尘土,常饮酿泉之水以濯心头烦恼。山林隐趣感发了他无拘无束的本性,大自然的神韵唤起了他奔放的激情。《醉翁亭记》就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写成的。
文章构思精妙,层次严谨,语言自然、优美。全文从观赏秀丽的自然景色,到投壶、爽棋,宴宾,通篇却贯穿着一个“乐”字。而这个“乐”字又落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上,它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反衬出作者在滁州的政绩,以及他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文章突出艺术特点有二:一是骈散并用,以骈为主。大量骈句的运用,不仅使文章具有形式美、音韵美,和意念上的对应美,而且还为唐宋骈文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二是全文中二十一个“也”的用法,别出新格,让人读后叫绝不已。由于全文大量使用“也”字,便在行文中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情韵,便于表达作者那曲折委婉、深藏于心的情感。此外,抓住四时与朝夕景色变幻特点的景物描写也为本文增辉不少。尤其指得指出的是,欧公用描写和抒情的笔法为我们留下了一幅既悠然酒脱又体恤民情的醉翁图和一首激动人心的心曲,因此本文深为历代评者乐道。
上一篇:叶适《醉乐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下一篇:曾巩《醒心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