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醒心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滁州之西南1,泉水之涯2,欧阳公作州之二年3,构亭曰“丰乐”4,自为记5,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6,几百步7,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8。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9,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10,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11。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12,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13,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14。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15。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16,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17,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18,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19。
【注释】 1滁(chu )州:今安徽滁县一带。州治今属滁县。 2涯:岸边。 3欧阳公:欧阳修。 作州:任知州。欧阳修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为范仲淹等的遭谗辩证,不为当政者所容,贬滁州知州。 二年:指庆历六年(1046)。 4构:筑。 5记:指《丰乐亭记》。6直:当。 7几:近。 8即:就,往就。 9滋:润。 10洒(xian)然:肃敬貌,形容酒醒神清的样子。 11韩子:韩愈,字退之。《北湖》:韩愈《北湖》咏虢州北湖说“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12君:指皇帝,即仁宗。 13夷狄:泛指少数民族的习惯语。 14寄意:寄托意趣。 15殁:卒,逝世。 16迹:生平事迹。 17及:近,指生不同世,不能接近。 18托名;凭借他人以扬名。这里指因欧阳修而显名。 19庆历七年:1047年。
【今译】 欧阳公任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在治所滁县城的西南泉水边上筑亭,题名“丰乐”,他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用以说明命名的用意。不久,他又在丰乐亭东将近百步之处的山头,筑亭名叫“醒心”,使我为它撰记。
每逢欧阳公和州中的宾客出游,就必然到丰乐亭饮酒。如果酒醉意倦,就必然登上醒心亭远望,去看那环绕的群山、云雾的升腾、茫茫的旷野、众多的草树、美好的泉石,使耳目一新,酒醒神清,更愿久而忘归。根据这样的事实并借韩愈《北湖》“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的诗意称亭为“醒心亭”。唉,这或许说得上得其乐于山泉之间了。
不过,欧阳公真正的乐趣,我能说清:皇帝在上优游自得,无为而治。百姓在下丰衣足食,没有遗憾;天下学者,有才有德;边疆内外,其他民族的人和鸟兽草木都生长如意,这才是他的快乐。山间水边,哪里是他的乐趣所在啊,只是他的寄托罢了。
像欧阳公这样的贤人,韩愈逝世后几百年才出现。今天和他同游的宾客,还没有意识到他是难逢难遇的人。今后百年千年,有敬仰欧阳公的为人,而看到他留下的足迹,会产生恨不同时、不能相见的叹息,然后才知道他的难遇啊。那么凡和他同游于醒心亭的,岂不可喜可庆吗!而我又有幸以文章列于欧阳公之后,岂不可喜可庆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总案】 宋代为亭作记,颇多名篇,如梅尧臣《览翠亭记》、苏舜钦《沧浪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游修亭记》《照翠亭记》、苏轼《喜雨亭记》《放鹤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曾巩《道山亭记》《醒心亭记》、叶适《醉乐亭记》等等,各有特色,历来为人称道。曾巩《道山亭记》记叙闽南山水,以写景著称;《醒心亭记》写景服从于写情,以抒感取胜。
滁州饶山水之美,因山筑亭,山水增色。滁有三亭:一在西南远郊琅琊山,称醉翁亭;一在城南丰山之上,称丰乐亭;一在丰乐亭东约百步的山颠,称醒心亭。前两亭欧阳修在庆历六年(1046)写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庆历七年,醒心亭落成,欧阳修自己不撰文志胜,却让门人曾巩为记,它充分反映了文坛领袖奖掖后进的美德,加以欧阳修是因忧国忧民直言敢谏而贬谪滁州的,其人品之高洁,尤使曾巩敬佩,所以《醒心亭记》的重点自然而然地落在歌颂欧阳修上。
全文三百四十七字,分为四段:第一段记叙受嘱为记;第二段飞驰想像,写居高四望的景色,点明“醒心”命名之意;第三段写欧阳修志在兼济天下,优游山水,非其本意;第四段盛赞欧阳修上继韩愈,令人景仰,能与之同游和受托为文是莫大的荣幸。这篇散文语言平易,以小见大,言简意深。行文如江河曲折,变化有致。尊崇一代文宗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今天读来也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远见卓识。
上一篇: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下一篇:沈括《采草药》原文|注释|赏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