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佛著经曰:生人既死,阴府收其精神1,校平生行事罪福之2。坐罪者3,刑狱皆怪险,非人世所为,凡人平生一失举止4,皆落其间。其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几千万生死,穷亿万世,无有间断,名为“无间”5;夹殿宏廊,悉图其状6,人未熟见者,莫不毛立神骇。佛经曰:我国有阿阅世王7,杀父王篡其位,法当入所谓狱无间者,昔能事佛,后生为天人8;况其他罪,事佛固无恙9。
梁武帝明智勇武10,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11。况下辈,固惑之12。为工商者,杂良以苦13,伪内而华外14,纳以大秤斛,以小出之15,欺夺村闾戆民16,铢积粒聚17,以至于富。刑法钱谷小胥18,出入人性命,颠倒埋没,使簿书条令不可究知,得财买大第豪奴19,为公侯家。大吏有权力,能开库取公钱,缘意恣为,人不敢言。是此数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救20。,月日积久,曰:“我罪如是,富贵如所求,是佛能灭吾罪,复能以福与吾也。”有罪罪灭,无福福至;生人唯罪福耳,虽田妇稚子,知所趋避21。今权归于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22,交手相付。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23,冀佛之助,一日获福。若如此,虽举寰海内尽为寺与僧,不足怪也。屋壁绣纹可矣24,为金枝扶疏25,擎千万佛26;僧为具味饭之可矣,饭讫持钱与之27。不大、不壮、不高、不多、不珍奇瑰怪为忧28,无有人力可又而不为者。晋,霸主也,一铜鞮宫之衰弱29,诸侯不肯来盟30。今天下能如几晋,凡几千铜鞮,人得不困哉31?
文宗皇帝尝与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32。”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33。武皇帝始继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34。冠其徒几至十万人35。后至会昌五年,始命西京留佛寺四,僧唯十人;东京二寺。天下所谓节度、观察、同、华、汝三十四治所,得留一寺,僧准西京数。其他刺史州不得有寺。出四御史缕行天下以督之36。御史乘驿未出关,天下寺至于屋基,耕而刓之37。凡除寺四千六百,僧尼笄冠二十六万五百38。其奴婢十五万,良人枝附为使令者,倍笄冠之数,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口率与百亩,编入农籍39。其馀贱取民直40,归于有司,寺材州县得以恣新其公署、传舍41。今天子即位42,诏曰:佛尚不杀而仁,且来中国久,亦可助以为治。天下州率与二寺,用齿衰男女为其徒,各止三十人,两京数倍其四、五焉。著为定令,以徇其习,且使后世不得复加也。
赵郡李子烈播43,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钱塘于江南,繁大雅亚吴郡44。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45,剔削根节,断其脉络46,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于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焊锢,败侵不休47。”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48。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49,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50,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在城东南隅,宏大焕然,工施手目,发匀肉均,牙滑而无遗巧矣51。江平入天,越峰如髻铊2,越树如发,孤帆白鸟,点尽上凝53。在半夜酒馀,倚老松,坐怪石,殷殷潮声,起于月外54。
东闽、两越,宦游善地也,天下名士多往之。予知百数十年后,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睹南亭千万状,吟不辞已55;四时千万状,吟不能去,作为歌诗,次之于后,不知几千百人矣。
【注释】 1精神:相对形骸而言,指“灵魂”。 2校平生行事罪福之:考察一生所作所为定罪或赐福给他。 3坐罪:犯罪,被定为有罪。4一失举止:行为一有失误之处。 5“无间”:佛教宣传的地狱的第八层。 6夹殿宏廊,悉图其状:在佛殿左右两侧的深廊里,全都画着犯罪者在地狱中受刑情况的图画。 7我国有阿阇世王:古天竺国的悉苏那伽王朝国王。 8杀父王篡其位……句:指阿阇世五十六岁时杀其父频毗婆罗而即位,按照佛律应当入无间地狱,可是他皈依佛教,为之护法,死后升入天堂,做了净界如来。 9无恙:无灾害与祸患。 10梁武帝:萧衍,南朝梁代的开国君主。 11创为梁国者……句:是说梁武帝是创立梁国的人,笃信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当佛的奴役,直到国家灭亡,自己被囚台城,饿死其中,也没有醒悟过来。 12下辈:地位卑下的人。13杂良以苦:良,精的、好的。苦(gu),粗的、坏的。即好的中间搀杂了坏的。指商品搀假。 14伪内而华外:里面是假货而外表弄得很华美。15纳以大秤斛,以小出之:用大秤大斗收进来,用小秤小斗卖了去。16戆民:憨厚的老百姓。 17铢积粒聚:由少到多地积累起来。铢、粒,古时计算重量,以黍粒为基本单位。 18刑法钱谷小胥:管刑法和钱粮赋税的小官吏。 19大第:大宅院。 豪奴:强横的奴仆。 20捐己事佛:捐出个人身体、劳力或财物来敬奉佛。 21知所趋避:明白追求福与躲避罪的事。 22左契:古代的契约写在竹板上,分为左右两片,双方各持一片,也作“左券”。持左契的一方为索债的一方。 23饭:施饭给他(和尚)吃。信佛的人以为和尚是佛的忠实门徒,供养他是“功德”。24绣纹:用五彩绘画精美的花纹。 25金枝扶疏:涂金的宝树枝繁叶茂。 26擎千万佛:托着千万尊佛像。 27饭讫持钱与之:吃完饭后又给他钱。 28不大……为忧:这句是说(修寺院)以规模不大、气势不壮、殿宇不高、建筑物不多、装饰不珍贵奇特为忧虑。 29铜鞮宫:春秋时代晋平公所建之离宫,据说有数里长,是穷奢极欲的证明之一。 30来盟:(按照晋的命令)来会盟。 31人得不困哉:人们能不穷困吗?32古者……句中,“三人共食一农人”是指古代民分四类,即士、农、工、贾,农种田供应其他三类人粮食吃。“乃为五人所食”是指加了兵、佛两类人之后,就必须供应其他五类人粮食吃。因古代的兵与农是合一的,如唐朝初年的府兵制,所以不列为一类。后来产生了全专职的正规军,则另列为一类。佛教传入我国后逐渐兴旺,寺庙到唐代已有数万所,僧众更是数以万计,所以也列为一类。“其间”,其中。 33不能果去之:唐文宗一直限制佛教的发展,下令“不度僧尼”,但未坚决地去掉它。 34山台野邑:僻野的山区私造的不曾官准的寺院。 35冠其徒:使年轻的僧尼还俗为民。冠,结发加冠。几至:将近达到。 36缕行:细微详尽地巡视、督查。37刓(wan):挖。 38笄(ji):妇女束发用的簪子。这里指让尼姑留头发、插簪子,还俗。 39编入农籍:编入农民的户籍之中。 40贱取:低价强买。民直:百姓的财物。 41恣新:任意翻新。 42今天子:即唐宣宗,公元846—859年在位。 43赵郡李子烈播:赵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李子烈播:李播,字子烈。 44繁大雅亚吴郡: (钱塘)人口众多、城市规模之大素来不如吴郡(今苏州)。 45委曲:事情的全部内容。有“详尽”之意。蠹人,害人。 46剔削根节,断其脉络:这句是比喻。意思是坚决禁止剃度僧尼,以斩断佛教徒来源的渠道。 47涛坏人居,不一焊锢,败侵不休:这是三次上书(三笺)的内容。意思是钱塘江水大流急。极易泛滥,破坏百姓房屋,如不筑堤捍卫,毁坏百姓的事会层出不穷。 48飘然而增思:心旷神怡而思绪万千。 49圣人:指唐武宗。几夷之:几乎把它消灭掉。 50立亭胜地:在这一名胜之地建立亭子,以示纪念。 51无遗巧:没有比这再精巧的了。 52越峰如髻:越地一个个山峰就像头顶上的发髻一样。 53孤帆白鸟,点尽上凝:江上行船的孤帆,空中飞翔的白鸟,好似一个个小点在水天之际凝止不动。54在半夜酒馀……句:在午夜酒酣之后,背靠古松,端坐在怪石上,海潮闷响似殷殷雷鸣,就如同发自月色朦胧的夜空之外。 55吟不辞已:吟诵起来辞令滔滔不绝。
【今译】 佛教著作上说:活人死后,阴司要收他的灵魂,考察他一生所作所为定罪或赐福给他。被定为犯罪的人,所施刑罚都很古怪和险恶,不是人世间所做的,大凡人的一生行为一有失误之处,都要落入其中。尤其古怪的是地狱广大达千百万亿里,堆满了火烧烤,每天都有千万个死者,上下多少代,从没有间断过,故叫做“无间”;佛殿左右两侧的深廊里,全都画着犯罪者在地狱中受刑情况的图画,不曾看到这些的人,看到后没有不毛发耸立、心惊胆战的。佛经上说:古天竺国的悉苏那伽王朝国王阿阇世王,年轻时杀其父篡了王位,依法应该入无间地狱,但是他生前能皈依佛教,所以死后升入天堂得道;何况其他的罪,只要诚心侍候佛就会消灾。
梁武帝萧衍聪明、勇敢、武功好,创立了梁国,由于笃信佛教,舍身做佛的奴隶,直到国家灭亡,自己被囚饿死也没有醒悟过来。何况地位卑下的人,本来就迷惑不清呀。作工经商的人,好的中间搀杂了次的,里面是假货而外表弄得很华美,用大秤大斗收进来,用小秤小斗卖出去,欺骗掠夺憨厚的老百姓,一点点积累起来,成了富户。管刑法和钱粮赋税的小官吏,任意决定人的性命,颠倒是非贪污盗窃,全不按法律条文办事,得了财物买大宅院,养着强横的奴仆,就好像公侯一样。大官掌握权力,能从官库中私拿公家的钱,任意放肆横行,人们不敢说个不字。于是这几种人,心中自知有罪,都捐出个人身体、劳力或财物来敬奉佛,以求得佛的救护,日子久了,说:“我罪是这样,富贵也依愿而来,这是神佛能为我消罪,又能赐给我福啊。”有罪可以消罪,无福可以赐福;人们在罪与福当中,就是农妇、小孩子,也明白追求福与躲避罪的事。现在这个权掌在佛的手心中,福和罪可以买卖,就像握着一半契约似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换。甚至有个别穷汉,家中只有一个小孩饿得啼哭,没有什么东西给孩子吃;穷到这个地步若得到百十个小钱,一定要施饭给和尚吃,希望神佛帮助,有朝一日能走运。像这样,虽然普天下到处都是寺庙与和尚,也就不足怪啦。寺庙殿堂四壁彩绘精美花纹就可以了,还做了涂金的枝叶繁茂的宝树,托着千万尊佛像;给和尚有滋有味的饭吃就可以了,饭后又给他钱。修寺院以规模不大、气势不状、殿宇不高、建筑物不多、装饰不珍贵奇特为忧虑,没有人力可达到的水平而不去做的。晋国,是霸主,一个铜鞮宫使它走向衰弱,诸侯不肯前来会盟。现在天下能有几个晋国大,修寺院就有几千个铜鞮宫之大,人们能不穷困吗?
文宗皇帝曾告诉宰相说:“古代一个农民供应其他三类人粮食吃,现在又加上兵和佛,一个农民要供应五类人粮食吃,其中老百姓尤为被佛所困。”文宗考虑到佛教发展势力过大,不能果断地去掉它。唐武宗一即位,就愤怒地说:“让天下受穷的根源是佛教。”一开始就除掉了僻野山区私造的寺院四万所,使佛教徒还俗了将达到十万之众。后来到会昌五年,才命令西京长安保留四所佛寺,其他一律拆除,每寺留和尚十人,其他一律还俗;东京洛阳保留二寺。全国的节度、观察、同、华、汝等三十四个治所各保留一寺,和尚准许留西京的人数。其他一般的州不准有寺院。派出四位监察御史到各地巡视、督查。御史乘车尚未出关,各地寺院就拆除改为耕地了。共拆除寺院四千六百座,和尚尼姑还俗的二十六万另五百人。寺院的奴婢十五万人及被奴役的百姓,是还俗僧尼的二倍,耕地数千万顷,奴婢每人给一百亩,编入农民的户籍之中。其它低价强买或掠夺老百姓的财物,归有司所有。寺院的建筑材料可以供应公家翻盖衙门之用。现在宣宗皇帝即位,诏书说:佛崇尚不杀生而且讲仁爱,来中国日子也很久远了,也可以帮助治理。各地州允建二座寺院,用年老的男女为僧尼,不得超过三十人,两京可以多四、五倍。明为定令,以顺从旧习,而且以后不能再增加。
赵郡李播,字子烈,是在朝中为官的名人,从尚书比部郎中出任杭州刺史。杭州在江南,其人口众多、城市规模之大素来不如吴郡(今苏州)。李播年轻时曾游历过此地,了解这地方害人的详细情况,于是坚决禁止剃度僧尼,斩断了佛教徒来源的渠道,几个月后人们随着习惯了。在杭州他写了三封信请求宰相说:“钱塘江水大流急,极易泛滥,破坏百姓房屋,如不筑堤捍卫,毁坏百姓的事会层出不穷。皇帝下令拨给二千万钱,修筑了长堤,为数十年做了打算,人们非常高兴、安定。李播说:“吴越古往今来文士不少,来我们这儿旅游的,登楼靠着栏杆,没有不心旷神怡而思绪万千的。我郡的江山天下第一,确实如此啊。佛教严重侵害中国已六百多年了,我看到唐武宗,一下子几乎把它消灭掉,现在如果不用寺院的木材在这一名胜之地建立亭子,以表彰唐武宗的功绩,让文人学士唱诗赞叹,今后一定有指着我唾骂的。”于是建南亭子,在城东南角,亭子宏大敞快,施工细致,没有比这再精巧的了。平静的江水流入天际,越地一个个山峰就像头顶上的发髻一样,树木繁茂,江上行船的孤帆和空中的白鸟,好似一个个小点在水天之际凝止不动。在午夜酒酣之后,背靠古松,端坐在怪石上,海潮闷响似殷殷雷鸣,就如同发自月色朦胧的夜空之外。东闽、两越,是旅游的好地方,各地知名之士多前往。我想就是百年之后,登南亭子的人,定怀念仁圣天子的功绩,赞美子烈的美好的功业。看到南亭及附近万千气象,吟起诗来不能使言辞终止;四季景色不同,吟颂就不能离开,要按他们登游南亭子之先后顺序依次题写于后,不知有几千百人了。
【集评】 《结埼亭集外编》卷三十七,清·全祖望《杜牧之论》:“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读其诗、古文词,感时愤世,殆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第八册:“樊川文章风概,卓绝一代,其学问识力,亦复如是。予向推为晚唐第一人,非虚诬也。”
【总案】 本文写于唐宣宗大中初期,这是宣宗正在恢复各地佛寺,实际上是在否定唐武宗禁限佛教发展的政策之时。文章中写的杭州新造的南亭子,正是用唐武宗时所拆寺院的器材建成。李子烈执意造此亭,作者又在逆境中为建此亭写记,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这篇文章以修建南亭子为线索,意在阐发佛教学说的虚伪,以及佛教泛滥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危害,从而证明从唐文宗到唐武宗限制佛教发展,尤其是武宗灭佛平寺等政策是正确的,是有功的。对唐宣宗复佛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反对宗教迷信的唯物主义精神。
这篇文章是很有艺术特色的。全文从佛经宣传的人间与地狱、天堂的学说开头,指出从佛教创始地天竺阿阇王到梁武帝萧衍,以至于盘剥百姓的富商、工头、小官吏等等都能凭借手中的权与钱能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并不受什么地狱获罪的约束,反而也能照样升天。这就极其深刻地揭露了佛教的虚伪性。可是,平民百姓对此没有认识,依然愚昧地笃信它,指出这就是灾难贫困的根源。文章对商人、小官吏等的心理描写十人逼真,维妙维肖;对握有一切权利的佛,同时也是势利小人的对照描写真切可信,无可反驳,揭露得十分深刻;对文宗、武宗、宣宗三代对佛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记叙得具体详实,用语很有分寸,感情色彩也十分明显。
还有一点应提及的,就是文末对南亭子的描写,以拟人化手法把南亭子的精巧美丽,描绘得相当别致,使读者无不希望亲自登临亲历为快,在写景文字中堪称典范。
上一篇:王安石《材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下一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注释|赏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