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进士。曾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镇守西部边塞,抵御西夏入侵,屡建战功。政治上主张革除时弊,官至参知政事。曾积极提出改革方案,终因保守派阻挠而未能实行。文学上诗词散文并擅。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说明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是天下胜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时,请范仲淹写了这篇文章。其时,滕子京因故被贬,谪守岳州。范仲淹提出的改革方案,亦告失败,从参知政事任上,出为陕西河东宣抚使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又迁任邓州。因此,本文对岳阳楼的重修一笔带过,着重描写岳阳楼四周景色和洞庭湖上阴晴明晦、风雨变幻所引发的悲喜之情,以暗扣宦海风云、个人遭际之进退,进而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阔胸襟,体现了古之仁者为国为民的崇高忧乐观。本文多用骈文句法,藻饰华美,音节爽朗,颇具诗的韵味,故被当时的古文家尹洙评为古文的“传奇体”。
集评
王正德曰: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此传奇体耳。”
——宋·王正德《余师录》卷一
金圣叹曰:中间悲喜二大段,只是借来翻出后文忧乐耳。不然,便是赋体矣。
又曰: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楼迂斋评: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处在临末断遣一转语。乃知此老胸襟度量,直与岳阳洞庭同其广。
——清·顾兖《文章规范百家评注》卷六引
吴楚材曰: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以圣贤忧国忧民之心地,发而为文章,非先生其孰能之。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九
余诚曰:通体俱在谪守上着笔,确是子京重修岳阳楼记,一字不肯苟下。圣贤经济,才子文章,于此可兼得之矣。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过珙曰:惟贤者而后有真忧,亦惟贤者而后有真乐,乐不以忧而废,忧不以乐而忘,此虽文正自负之词,而期望子京隐然言外,必如是,始得斯文本旨。
——清·过珙等《详订古文评注全集》
浦起龙曰:先忧后乐两言,先生生平所持诵也。缘情设景,借题引合,想见万物一体胸襟。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十三
上一篇:王维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赏析
下一篇:范成大散文《峨眉山行纪》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