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曰:清真①,集大成者。稼轩②敛雄心,抚高调, 变温婉, 成悲凉。碧山餍心切理③, 言近指远, 声容调度,一一可循。梦窗④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⑤, 为北宋之秾挚。是为四家,领袖一代;余子荦荦⑥, 以方附庸。夫词, 非寄托不入, 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 引而伸之,触类多通,驱心若游丝之缳飞英⑦,含毫如郢斤之斫蝇翼⑧。以无厚入有间⑨, 既习已,意感偶生,假类毕达, 阅载千百,謦欬⑩勿违,斯入矣。赋情独深,逐境必寤(11),酝酿日久,冥发妄中(12)。虽铺叙平淡, 摹缋(13)浅近, 而万感横集,五中(14)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竟为鲂鲤, 中宵(15)惊电, 罔(16)识东西。赤子随母笑啼, 乡人缘剧喜怒,抑可谓能出矣。问涂(17)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余所望于世之为词人者,盖如此。
(光绪刻本《宋四家词选》)
注释 ①清真——北宋词人周邦彦, 自号清真居士。②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号稼轩。③“碧山”句——南宋词人王沂孙号碧山。餍(yan)心,满足人心。切理, 切近事理。④梦窗——南宋词人吴文英,号梦窗。⑤清泚(ci)——清澈。与下句“秾挚”都是形容宋词的风格。⑥荦(luo)荦——明显,分明。⑦“驱心”句——言构思时不断联想,就像空中的游丝钩取落花。,同“罥(juan)”,钩取。飞英,落花。⑧“含毫”句——言文字表达的熟练。含毫,以口润笔,指写作。郢斤斵(zhuo)蝇翼,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 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这则寓言比喻技法纯熟。斤, 斧子。,砍、削。⑨以无厚入有间——语出《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寓言: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比喻技法熟。⑩謦欬(qing kai)——咳嗽。指细微之处。(11)寤——通“悟”。(12)冥发妄中——在黑暗中随意发箭而能中的。(13)缋——通“绘”。(14)五中——五脏,指内心。(15)中宵——半夜。(16)罔——不。(17)涂——通“途”。
赏析 常州词派是清代著名词派之一,它的开创人张惠言为常州人,故名。关于词的创作,张惠言提出了“意内而言外”、“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依物取类,贯穿比附”等一整套理论主张。周济则继其余绪,使之发扬光大,堪为这一派重要的理论家。《宋四家词选》是周济依据本派的审美倾向编选的宋代四位词人即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的选集。前有序论,阐明了编选者的词学思想。
序论先对宋代四位词人的不同风格加以概括,称之为“领袖一代”的四大家, 备加推崇。由于门户之见,也影响到周济对其他词人的公正评价,例如苏轼这样的大家也被归入“附庸”之列。所以对于周济的偏见,特别是他以周邦彦为集大成者,教导词作者“问涂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学界历来异议颇多。
然而周济的偏颇并未妨碍他抒发关于词的创作与鉴赏规律的真知灼见。序论中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所谓“非寄托不入”,指的是词的创作应包含作者的深刻寓意,而不是泛泛的即兴之作。所谓“专寄托不出”是指如果专意于表现自己的寓意,就会失之直白,这样便创造不出“意内而言外”,具有启示性与多意性的艺术境界。词的创作既要有寄托,又不能单凭寄托,这就要求作者带着深沉的情感对事物细心观察,认真体验社会生活,用心探索表现方法,以达郢人斲鼻运斤成风、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地。“赋情独深”方能“逐境必寤”,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胸中的情志与外在的事物妙合无垠,这时即使用浅近的文字,也能传达出作者“万感横集,五中无主”的内心感受。这样的作品才会吸引读者。周济在他的另一重要著作《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将创作活动分为两个步骤,并对这两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宜,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对创作作如是指导,正与他在本文中所提的有寄托而又不单凭寄托的思想一脉相承。
关于鉴赏,序论以四个比喻描摹读者阅读时的状态:如“临渊窥鱼,意为鲂鲤”,即可以从自己的审美经验出发,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如“中宵惊电,罔识东西”,说的是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忘怀周围的一切,感情随着作品内容而起伏而激荡,如同“赤子随母笑啼, 乡人缘剧喜怒”。而如此效果的取得皆缘于作品有寄托而又能将寄托包含在对情与景、神与物、思与境诸多关系出神入化的传达之中。
“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思想是周济乃至常州词派文学思想的精华所在。它不仅适用于词的创作,也是其他文学形式应当遵循的普遍规律。正如后人所赞:“以有寄托入,以无寄托出,千古辞章之能事尽, 岂徒填词为然!”(谭献语)
周氏的这篇序论,用简洁的概括和形象的比喻,阐明不同作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创作时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和读者在鉴赏中的种种感受,凝炼的语言、精丽的辞藻,它本身就是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文。
上一篇:《孙子兵法》序|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小说24美》序|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