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①,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馀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②,窥其奥窔③者。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沈晦④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⑤也。辄思究其渊源,明其变化之迹,以为非求诸唐宋金辽之文学,弗能得也;乃成《曲录》六卷, 《戏曲考原》一卷,《宋大曲考》一卷,《优语录》二卷,《古剧脚色考》一卷,《曲调源流表》一卷。从事既久,续有所得,颇觉昔人之说与自己之书,罅漏⑥日多;而手所疏记,与心所领会者,亦月有增益。壬子岁莫⑦,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写为此书。凡诸材料,皆余所蒐集⑧;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非吾辈才力过于古人,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写定有日,辄记其缘起。其有匡正补益,则俟⑨诸异日云。
海宁王国维序。
(《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注释 ①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两朝史志,指《宋史》、《元史》的《艺文志》这两部史书的《艺文志》均未著录杂剧作品。《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集部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戏曲和文学评论等著作。清《四库全书》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②会通——《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而观其会通。”意谓各种运动现象的相会和相通之处。后多用为融会贯通的意思。③奥窔(yao)——深奥幽微。④郁堙沈晦——郁结堵塞,沉没昏暗。郁堙(yin),或作“堙郁”,本指气郁结不舒。沈,同“沉”。⑤仿佛——这里是模仿、追踪的意思。⑥罅漏——漏洞。罅(xia),瓦器裂缝,引申为缝隙或漏洞。⑦壬子岁莫——即公元1912年底。莫(mu),“暮”本字。《论语·先进》: “莫春者,春服既成。”⑧蒐集——聚集。蒐(sou),《尔雅·释诂》:“蒐,聚也。” ⑨俟(si)——等待。
赏析 1908年初夏,王国维携眷赴京,住在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自这一年起,开始研究戏曲史。原因是: “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 “辄思究其渊源,明其变化之迹”。他感慨戏曲史料的散失,从1908年至1911年,“乃成《曲录》六卷,《戏曲考原》一卷, 《宋大曲考》一卷, 《优语录》二卷, 《古剧角色考》一卷,《曲调源流表》一卷”。此外,还有《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
在《曲录》、《戏曲考原》等资料搜集、考证以及系统性的方法和专门性的微观研究,为他撰写宏观性、综合性的《宋元戏曲考》 (原名《宋元戏曲史》)作了资料上、理论上的酝酿与准备。于是, “壬子岁莫,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写为此书”,填补了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宋元戏曲考》以翔实的史料,系统的方法,并融进了西方的文艺思想,吸取了梁廷枬等传统的戏曲观点,对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史及其艺术成就和杂剧的审美价值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作了创造性的论证。这部著作是王国维花费四年多心血系统研究中国戏曲的结晶,是第一部中国戏曲史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初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戏曲学的诞生。郭沫若十分称赞这部学术专著,认为“是有价值的一部好书”,它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王国维说:“凡诸材料, 皆余所蒐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这个自我评价应该说是实事求是、客观公允的。
在这篇序言中,王国维视元杂剧为一代绝作,堪与“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媲美,认为元杂剧“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所不能仿佛也”。元杂剧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他在《元剧之文章》中曾有具体的阐述: “杂剧大家,如关、王、马、郑,皆名位不著,在士人与倡优之间”,故能将胸中真情与生活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所谓“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 “虽深浅大小不同,而莫有此意境也”。
王国维认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种带有历史进化论的见解,本从焦循《易馀龠录》借鉴而来, 他在《元剧之文章》中加以引述,并称赞焦氏“可谓具眼矣”。在焦循之前,金人刘祁,明人曹安、胡元瑞、郎仁宝、陈眉公、陈士业、尤西堂等也有这样的见解(详见钱钟书《谈艺录》, 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7-28页)。他们虽然指出元曲为“一代之文学”,可以和唐诗、宋词并论,却未能就元曲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加以评论,而真正从文学成就和美学价值上肯定元杂剧为“一代之胜”者,王国维是第一人。
《宋元戏曲考》的许多卓识高见、科学论证,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使这部“足以转移一代之时风,而示来者以轨则”的专著,出版后一直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从而把“中国戏曲史”研究引向一个独立的、专门的学科和日趋科学的道路。因此,说它“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决非故作耸人听闻之词。
上一篇:《孙文学说》自序|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官场现形记》序|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