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长安秋望》唐山水诗鉴赏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此诗写长安郊野秋色。诗中所写为远景,故题“望”字。诗人的立脚点可以是城里,也可以是城外。
入眼的第一景是楼阁和“霜树”。“霜”字的色彩最浓; 霜林染醉,是秋天最富有特点的景物。所以,“霜树”二字是不露痕迹的渲染。由此可以确切知道: 此时正是深秋。但“霜树”不是主景,绚烂的红叶只是作为楼阁的衬托。这样安排,可以收到掩映生姿的效果。楼倚霜树之外,可见楼阁之高。接着写诗人在楼上望中所见。这里先下“镜天” 一语极写秋空的明洁; 诗人把“镜”和“天”两种不相同的事物合成一个意象,强调这两个事物在此种特殊情况下的同一性方面。尽管如此,诗人似乎仍感到不能穷尽其意,紧跟着追上一笔:“无一毫”。就是说,这天宇没有一丝云翳,如同偌大一面圆镜不染纤尘。须说明的是: 唐人用的是青铜镜,和今天的玻璃镜不同; 知道这区别,对于确切了解诗的意象,是必要的。这一景从澄朗的秋空着笔,实写秋气的清爽高旷。
前二句合起来,是气氛的烘托,为后二句作铺垫。
第三句是转承。“南山”是实景; “秋色”从综括前二句而来,相对具体景物说,它是一种抽象。诗以“秋色”与“南山”作对比,赋予“秋色”具体可感的形与势。但这个对比,并不仅仅着眼于二者之“高”,而且是以形象上的某些共同特点为基础。春夏的山色,是一片郁郁葱葱,而经秋之后草木凋零,则显出嶙峋突兀的形貌,气象也自不同。结句说“气势两相高”,字面上,“气”属于“秋色”,“势”属于“秋山”,说二者争高而不相下,实际上是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写气爽秋高。这一句是点睛之笔。
此诗起较为平易,承接的一句突兀而工炼。三、四句造语更为警拔,这两句一出,全诗的境界就升华了。在景色中,表现出诗人杜牧开阔的胸襟和豪爽的意气。前人评杜牧诗清新俊拔,这首五绝即是一例。
上一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下一篇:赵翼《阳湖晚归》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