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中峰》宋山水诗鉴赏
欧阳修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
一径林杪出,千岩云下看。
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这是一首典型的宋诗。诗人为了做到“专以快意为主” (张戒《岁寒堂诗话》),甚至连具体的地点也不给读者透露。诚如他自己论画诗所言: “古画画意不画形”。这样做,旨在引导读者“得意忘筌”,深究诗的实质内蕴。
中峰,不知指何山的中峰。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登山实践,把它确认为某一名山的中峰,亦可泛指任何高山的中峰。
首二句极言山之高峻,登之艰难。“看山不远走山远”,出自人们经过感性实践后的理性体验。山峰高耸入云,望了又望,行了又行;道路曲折盘旋,却怎么也走近不到它的峰峦。然而,有志登山者,终不会为山之高峻所折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你看,诗人不正在努力地攀援,快要接近中峰了吗?
后四句描摹登上中峰后所见景物。又分别通过俯瞰和仰视所得的不同景象,领略不同的人生哲理。
“一径林杪出”,诗人正在埋怨山高路险,久攀不至。突然间,顺着一条小径,越过了林梢尖,天地豁然开朗。登上峰顶了! 俯瞰身后,那千岩万壑,云雾缭绕,仿佛都已被自己踩在脚下。此时此刻,诗人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得意忘形、飘然若仙之感。但是,且慢,待到诗人抬起头来,仰视远方,却又别是一番景象。
“烟岚半明灭”,透过半明半灭、缭绕着中峰的烟雾云气,诗人忽然发现,火红的夕阳落照,正透过飘渺朦胧的云雾,稳稳地倚在另一处峰端上。无庸置疑,彼处的峰峦,显然比自己所征服的峰峦高。诗人陡然顿悟: 自己不辞劳苦奋力登上的,不过是万山丛中的一座中峰而已。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个中的哲理情趣,让读者自己去体验品味。
这首山水诗,说它纪游吧,它虽写了登山过程,但又似乎少了些什么,因为它连作者究竟是继续前进抑或望峰息心也没有交代。说它写景吧,又来无影去无踪,藏头匿尾,甚至连考索的线索也没有。说它是哲理诗吧,它又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并不故弄玄虚。在诗歌形体上,它又非绝非律,介乎律绝之间。在诗句的烹炼上,它处处有唐诗的影子,融化了诸如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李白《望黄鹤楼》“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等等诗句。然而,它又统统都不是。学于唐诗,又异于唐诗; 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在这个意义上说,欧阳修的这首《中峰》,正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宋诗。
上一篇:阎防《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下一篇:赵嗣晋《九华雨霁》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