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遂成《秋夜投止山家》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严遂成
山当面立路疑穷,转过弯来四望通。
凉月满楼人在水,远烟着地树浮空。
熊罴之状乃奇石,鹳鹤有声如老翁。
清福此间殊不乏,可容招隐桂花丛?
秋日仆仆于长途,至夜始投宿山家,待小憩后漫步瞻顾,周遭清景次第过目入耳,诗人欣然有会于心,乃援笔命篇寄兴,故闲远轻畅的意趣,不知觉中自从字里行间溢出,吟之爽人齿颊。
开头两句秉笔直书,不求深曲,只是记述了来时的所见所感。山崖迎面壁立,兀地遮断行径,似乎前此不通了,然而只稍行若许,待“转过弯来”,便忽见道路四通八达,真教人顿生莫知所向之叹。这里造语清浅通晓,看似平淡无奇,却在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里体达出深刻的生活经验,颇具某种哲理性。次联则就身受目睹的直觉印象入手,近远互映,虚实并生,极涵空明灵彻之美。满楼光华,月凉如水,人直如同浸在水中。这里固然明点出是“人” 的感觉,但远山轻烟弥漫,笼罩着一片朦胧,以至树木象悬浮在半空一样,却也仍然系楼上人眺望时的主观想象。所以,凉月辉映,直觉表里澄洁,无一毫尘埃于心,躁急之气全消; 而远烟浮树隐约在目,迷濛中透出深邃幽曲的韵味,如此境界,真是如诗如幻、如画如梦。
第三联承上而来,只是化虚为实,更进一步突出了自我的主观感知。如“熊罴之状” 眈眈蹲踞的,原来是一块“奇石”; 而象“老翁”笑声的却为“鹳鹤”的长鸣,这样的禽兽交杂,物人错拟,又给全诗抹上一层奇诡迷幻气氛。以山间怪石喻比猛兽,杜甫《北征》早已有之:“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此处第五句当援自柳宗元《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罴,熊的一种,身形较熊大,俗称人熊。又第六句当出自苏轼《石钟山记》: “又有若老人颏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 此鹳鹤也,”鹳,鸟名,形似鹤,顶部不红,翼尾黑色,全身羽毛呈灰白,巢于高树。总之,以上六句着重于景物的铺写描摹,注意到观察角度的转换和意境的开拓,故声色具备,形神毕现,笔笔奇幻。于是尾联便顺势归结到此时此际的情感抒发上来: “清福此间殊不乏,可容招隐桂花丛”? 是啊,这般的美景清趣,尽涤旅途烦劳及人世的喧嚣机变,顿教万虑澄澈,整个融化到大自然中去,直欲退隐在此地以颐养天年了。按,“招隐桂花丛”,本自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诸语,然反其意而用作归隐山林。
这首诗依时空顺序顺次写来,清隽中别有奇丽之致;虽多用典故,却浑融无迹,不使人觉,表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吴应和评严遂成诗,谓其多师杨维祯乐府、吴莱歌行意,而不袭其貌,颇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之风,所言不为无理。
上一篇:武衍《秋夕清泛》宋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下一篇:朱淑真《秋日晚望》宋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