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颋《晓发方骞驿》唐山水诗鉴赏
苏颋
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
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
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
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
诗人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出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这首诗是在此期间历经一个山间小驿时所作。诗中写出了蜀道的艰难与行旅之烦苦。
开篇首二联写方骞驿的地理环境。传置,即传驿,古代的驿站,这里指方骞驿。蹊,指山路。远山蹊,即远山的路上。龙钟,在这里是疲劳笨累的意思。李端《赠薛戴》“龙钟似老翁”,即指行动不灵活。蹴, 踩䠀。 郝经《开平新宫》有“蹴䠀千年雪, 骁腾万里驹”的诗句。这两句大意是说,方骞驿在偏远的山路上,不仅蹊径狭险,而且涧泥阻阨,涉足路上,踯躅难行,令人愁容见老,疲累不堪。
次联写方骞驿的气候环境。片阴,即片云。片云即雨,说明雨水之多。这也是使道路泥泞,溪谷阻隔,搞得诗人疲累不堪的原因之 一。然而这地方的气候象个顽皮的孩子,既能惹人生气,又会逗人发笑。“微照已生霓”,是说在片片阴雨之中太阳又时时露出微晴,映出远处的虹霓。在这晴雨无常的气候环境中,诗人不免愁上心头。
“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换,这里是变易的意思,如李洞《赐徐山人》诗“瓦砾变黄忧世换”。这两句诗大意是说,在“行人客子两愁绝” (李彰《阻风雨》)的羁愁氛围中,鬓发也要变白的; 而道路的艰准险阻,搞得人心情迷乱,无可奈何。这两句是直抒胸臆,写出了愁苦的心情和迷乱的思绪。
末二句 “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大意是说,到了方骞驿才明白,为什么到过蜀地的人,对子规的叫声那么敏感、那么理解。把个人的愁苦与迷惘扩大开来,用历来游人客子对蜀道的感叹作为诗人自己感受的补充,从而强化了对蜀道艰难的渲染,加深了读者的感受。“子规啼”是传说中的典故。据李膺《蜀志》,蜀国望帝杜宇在位时,巫山龙斗, 壅江不流, 蜀民垫溺。 国相鳖灵凿巫山, 开三峡, 降丘宅上, 人得陆居。 望帝以鳖灵功高而禅位于他, 自处西山而隐, 其魂魄作为杜鹃,又名子规、杜魄、蜀魂,号怨鸟,至春则啼,直至啼血,闻者凄恻。在诗词中,子规啼声,常用来表达悲绝哀惋之意。如姚揆《村行》“乱中啼蜀魂,孤棹宿巴陵。”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这里用子规啼这个底蕴丰厚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当时难以名状的愁苦之情。诗中“方”字和“偏”字,分别是“这才”和“特别”的意思,它们增强了现场感,也加重了感情的分量。
作为一首山水行旅诗,作者把山中雨雾迷濛、道路险狭泥泞的景色同自己行役途中的凄苦之情交织起来描写,使它们相互渲染、烘托,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作者虽以文章著称,但从这首诗看,他的诗也有佳构。前人评其诗“写景奇警切实”,是中肯的。
上一篇:高翥《晓出黄山寺》宋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下一篇:韩琮《晚春江睛寄友人》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