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游虎丘山寺》宋山水诗鉴赏
王禹偁
寺墙围着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
尽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剑池草色经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
珍重晋朝吾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
虎丘山,在苏州市城北七里,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东晋咸和二年(327),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舍宅为寺,即虎丘寺。这首诗抒写虎丘的秀丽景色,寄托了人生哲理的思索和对禅宗佛宇的称颂。笔法灵活,文字省净,是描写虎丘的著名之作。
此诗开篇扣题,勾勒出虎丘山在寺中的独特景观。“孱颜”,通“巉岩”,高峻险要的山石。寺墙围住碧绿高峻的山峰,这是眺望中的印象。诗人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把握住虎丘山的总体印象和感受,创造出了雄伟的山寺形象。起势突兀,令人心神为之一震,透露出诗人的顶礼膜拜之情。接着,诗人把读者的思绪引到久远的年代中去,点明虎丘山的前身。传说远古以前,虎丘只是兀立于大海中的一座绿色小岛,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虎丘成了平原中的一座小山。这时,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奇异的图画: 汹涌澎湃的大海,随着观音菩萨的拂尘轻轻一拂,一座碧绿的山峰从海中涌出,海水退尽,山寺合抱的奇观出现于我们面前,让我们进去领略一番它的奇景。
接着,诗人引领我们步入虎丘。颔联紧承首句,不仅展现了虎丘寺内景色之美,而且兴象深微,语带禅机,蕴含哲理。清人孙嘉淦《南游记》中说: “虎丘小而奇,外望一土阜,而中有洞壑。……四围奇峰,峭拔若削。”虎丘寺内旧有十八景之说。这些优美景观若从寺外观望,除虎丘塔外一无所见。因此,这一联告诉我们,寺内隐藏着奇峰深洞,仿佛是佛祖有意将这幽美风景同污浊尘世隔离开来似的。诗人不仅准确、生动地描述了虎丘的独特景致,而且糅合了自己的身世阅历、人生体验,仿佛是对外朴内秀者的礼赞,启示人们要领略事物的美的奥秘不要停留于表面,而要深入到它的内部,才能真正认识它。这两句诗熔景、情、理于一炉,内涵丰富,意境深邃,颇能引起读者的思索、寻味。
颔联是虚写,而颈联是实写。“剑池”是虎丘十八景之一,在千人座北,池形狭长,似一口平躺的宝剑,池水清冽,深不可测。剑池两侧峭崖壁立,上接蓝天,壁上藤萝野花倒挂。置身池畔,如在深渊。江南气候温润,小草凌冬不凋。“草色经冬在”表现了这座江南古刹终年草木葱蒨的特点,具体地显示出颔联“幽景”之美。“石座”,即千人座,是一大磐石,色泽赭红灰白相间,斑驳陆离,上可坐千人。传说生公(竺道生)在此讲经说法,讲到胜处,天花纷纷坠落,顽石为之点头。“苔花”,即天花之痕迹。“自古斑”三字,引起人们的悠远之思,从而向往美妙的佛家境界。“草色”、“苔花”、蓝天、白日,五彩斑斓,画面充满生机。此联抓住虎丘最突出的古迹,表现了虎丘风景之佳绝,也抒发出诗人览胜怀古的兴致。“剑池草色”、“石座苔花”使读者油然神往。
尾联叙事兼议论。诗人与舍宅为寺的王珣兄弟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故以“祖宅”称之,情真意挚,最后以流连忘返之意收结,饶有余韵。
此诗意境开阔,虚实结合,笔触清丽简淡,令人在欣赏虎丘美景的同时,得到一种隽永的理趣的启迪。
上一篇:孟郊《游石龙涡》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下一篇:张九龄《湘中作》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