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宋山水诗鉴赏
寇准
堤草惹烟连野绿,岸花经雨压枝红。
年来多病辜春醉,惆怅河桥酒旆风。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此诗题全称为“予顷从穰下移莅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都,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物景,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穰下移莅河阳”,是指诗人由参知政事之职,于至道二年(996)罢知邓州(即 “穰”,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咸平初徙河阳(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分陕”是用典。相传周公、召公分陕而治: 陕而东者,周公主之; 陕而西者,召公主之。诗人于景德二年(1005)官中书侍郎,翌年罢为刑部尚书,知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正是周、召分陕之地,因而称“洎出中书,复领分陕”。由此可知,这组诗所咏,乃是河阳陕州二地之景,是作者在景德初至景德三年或稍后所作。这时诗人的身份是谪官。“久而方成”,表明此诗是诗人精思结撰之作。全诗四首,分咏一年四季河上景观,剖露自己由景物而引发的淡远的情思。
第一首写春天所见之景。首二句写诗人站在河边远望所见。长长的河堤上绿草连绵,一望无际,绿色迷濛处,堤草与广袤的田野的绿色融汇交接。一场春雨过后,岸边的花儿开得更鲜更艳了。这两句通过拟人、通感的手法,将岸边所见春天的景致写得气韵飞动。“惹烟”用拟人法。“烟”本是郁郁葱葱的春草在阳光照耀下给人的一种迷濛的色感,诗人不用 “含烟”而用 “惹烟”,使无生物变为有生物,传写出了堤草蕴含的勃勃生机。是堤草的葱郁撩惹起诗人的情思,而诗人又反过来把这一份撩人的情思赋予了青草。“压枝红”则写通感。“红”是颜色,原本没有重量,这里用沉甸甸的压枝的重量来表现颜色,真可谓独具匠心,写出了雨后红花的秾艳夺人和欣欣生意。
诗后两句写春光中诗人的境况和感受。“春醉”这一意象,包容二层语义,一层与上二句诗所写景致相联,“春醉”指醉人的春色。“年来多病辜春醉” 是说以多病之身置于这美好春光之中,实在是有违春意,辜负大好时光。二层与最后一句相联,“醉”实指为醉酒。诗人因为年来多病,不能去酒肆豪饮,而依诗人的豪放本性是多么向往在这大好春光里开怀畅饮啊。正是这种欲饮不能、欲罢不忍的心境,使得诗人生出了无限伤春之感。在这万物萌苏的春天,诗人感到了生命本体的律动,然多病之身既与这醉人春色相乖,又与开怀畅饮之愿有违。正是在景致与身家境况的不和谐里,诗人生发了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望着河桥上迎风招展的酒旗,唯有惆怅叹息而已。
第二首写夏日之景。“蝉鸣”是盛夏的标志,灼人的酷暑加上急促的蝉叫声,诗开头便烘衬出一种噪人的氛围。“树阴浓”仍是言日正时的酷热,因为只有在酷暑中,人们才会感到树阴浓。第二句写酷暑中的诗人。虽是在这样酷热燥人的日子里,诗人却表现得镇静而有气节,诗人是手执竹杖,独自行吟避暑的。这句诗与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意相通。诗人独杖行吟中,忽然抬头望见天上的白云。或许是那飘浮不定的野云使诗人想起了自己因刚直不阿而数度贬窜的流落生涯,于是发出了“却爱野云无定处”的赞叹,表明诗人对野云清高不俗、我行我素的追慕,也借孤飞的野云剖露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水边容易耸奇峰”写低头水中所见。水中观看野云的倒影,犹如一座座山峰耸立于水边,是那样奇伟,那样坚固。借水边奇峰的象喻,抚平了自己因见野云无定而生发的一丝零落无依之感。
第三首写秋日黄昏之景。秋日的傍晚,诗人独自依着危槛(高楼上长廊的槛杆),凭高俯瞰河面。展眼望去,秋日江水滔滔,河岸显得很宽阔。河中,船只稀少,益发衬得烟波浩渺。诗人凝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心潮激荡,不尽的思绪象东流之水一样悠长难收。面对秋日黄昏之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他没有明说,只用 “思何长”一句省净地一带而过,给人留下了大片咀嚼回味的空白。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索绎出诗人的思绪所在。东去的秋水、浩渺的烟波,使人易生人生无定之感,“独凭危槛” 又表明自己处境的艰危困阨。以艰危困阨之身,登楼远望烟波渺茫的不尽东流之水,逝者如斯、人生无端的感思和谪人的离忧自然会涌上心头。然诗人没有一任这伤感的情绪发展,而是笔锋一转,将视角转向了远天的树林和秋山。
诗人抬眼远望,一片稀疏的树林在苍苍暮色中若隐若现,略带几分萧瑟; 秋树之外是莽莽秋山,此时已有一半被夕阳染红。那景观,虽仍不免迟暮苍凉,而那一半秋山在夕照中的灿亮却透出一种悲壮的意味,诗人在这美好的景致里获得了快慰。“一半秋山带夕阳”可谓“诗中有画”,此句着一“带”字而境界全出,这种拟人用法不仅赋予了秋山以强大的生命力,也使得常景变成了奇景,读来余韵不绝。
第四首写冬景。一场雪后,冬日的天空显得寥落清冷,只有几片冬云颓凝不流,象是凝冻后垂挂在天幕上。诗人推想,天上的云该不是望见了河边危亭凌空欲飞的气势而迟迟不肯下来吧。这主观的猜测以肯定的语气出之,增强了诗的韵味。这里用 “冻云垂”将流动的白云推向定格,而诗人又给了一片“冻云”以“欲下迟”的意念活动,使云拟人化了。接着,诗人取景的镜头由远及近,由天上来到地下。“浅山”是说由于山势不高而显得浅,也是说由于苍黛的山峦覆盖了皑皑白雪颜色变浅了。浅山寒雪未销,临水的村庄在浅山寒雪的映衬下更显得生动迷人。这样的景致真是巧夺天工,有谁能画得出来,复又有谁能欣赏呢?这一刻,情思也象冻云 一样凝固了,留在画面上的,唯有一幅大笔勾勒的、有临水村庄点染的浅山寒雪图。
人称“寇莱公诗,情思融远”(《温公续诗话》)。“融”者,简淡也;“远” 者,清远、高远也。《书河上亭壁》正体现了这种融远的情思。全诗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伴随景物的,惟有淡远的情思和理性的感悟,而那一份高洁不俗的诗心也在这景物描写中自然表露出来。这种诗风的形成跟诗人的经历、个性有关。寇准是一位刚毅的政治家,即使在诗中,他也不放任自己无限制地流露感情。诗中可以索绎出诗人情感的挣扎和对这种挣扎的自制。而情感的自制正是形成其诗融远的情思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刘禹锡《九华山歌并引》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下一篇: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