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天门山》唐山水诗鉴赏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七绝为李白于天宝二年(743)游安徽时所作。天门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长江就从这两山之间穿过。两山夹江而立,壁立如削,对峙如门,故合称为天门山。这一带山势险要,江流澎湃,景色极为壮观。此诗以磅礴的气势和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壮丽景色,属李白诗中名篇之一。
诗的起句就不同凡响: “天门中断楚江开”。好一个山断江开! 这江水该有多大的力量,一句就把长江的雄伟气势写出来了; 这诗句该有多大的气魄,一句就把全篇的磅礴气势带起来了。设若实写长江从两山之间穿过,没有夸张,没有想象,那诗就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了。李白毕竟是“诗仙”,他想象天门山挡住了长江的去路,江水怒不可遏,以雷霆万钧之力把天门山拦腰冲断了,开山一冲而过。长江势不可挡的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李白在开元十四年(726)游历天门山一带时,曾写有《横江词》六首,其中有“浪打天门石壁开”的句子,也很有气魄,但毕竟不如“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的气魄大。此诗之所以把长江称为楚江,是为了点明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安徽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国,所以又把流经安徽的这段长江称为楚江。
诗的第二句 “碧水东流至此回”,承首句进一步写江水的气势,同时也写长江在天门山的流向。长江至此由向东折向北流,“至此回”是说江水因转弯而在此形成回旋。一个“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翻腾的样子。江水在此回旋,其景色壮观无比,李白在《横江词》诗中的诗句 “涛似连山喷雪来”,可作为“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的注脚。
诗的一、二句写江流,第三句写山势。“两岸青山相对”是实写,而“相对出” 的一个“出”字,则把天门山高峻耸立、挺拔向上的态势写足写活。
结句 “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开阔的视野,写出了长江万里的雄伟气象。从天门山的地理方位看,这一句应是作者站在长江即将转弯的高处,向西远望所见。他望见在水天相接之处有一轮红日,红日近旁有一叶轻舟,轻舟高挂一片白帆正顺流而下,飞驰而来,很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诗的三、四两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与李白的另一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前者是向上游望,后者是向下游望,望的方向不同而已。
诗题为“望天门山”,全诗都是从“望”字着笔的。不过这个“望”字,作者并不是站在一处不动,而是不断地变换方位,从不同的角度来望的。头两句应是作者站在某一制高点上来望,只有居高临下地俯视大江,才能见出江水劈山穿峡的气势和西来北折的流向。第三句是作者从急驶的船上向上仰望,这样看天门山才能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觉。结句是作者登高向上游远眺,这样才能望得见日边孤帆。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写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为了写出动态,诗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 “断”、“开”、“流”、“回”、“出”、“来”。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水的动态,连静止的山也给人以动的感觉。其二,是写出了山水景物的色彩美。诗很注意各种色彩的协调搭配,碧水白帆,青山红日,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立体的图画,而且这个图画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着的。我们欣赏这首诗,如同观赏一幅长江胜景图,我们能不由衷地赞美祖国的江山如画吗?
上一篇: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下一篇:李攀龙《杪秋登太华山绝顶》明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