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寨·翡翠长廊·忘忧谷·墨溪·七彩飞瀑·观云亭·龙吟寺·青龙湖·天皇寺·锡嘉山庄园·葡萄井·硅化木群
天宝寨位于竹海南端仙寓洞北侧50米处的悬崖之间,相传该寨为清代(1862年)地方官府为防御石达开太平军入川而建。此处地形险要,易于防守。古寨长1500米,高20米,宽10米左右。寨的顶部均系岩石构成,多为半边洞,依洞而建,曲折奇特。内有独具匠心的13道坚固的石寨门,易守难攻。民国初年匪盗为患,又曾作为防匪要寨。天宝寨洞门口处有一巨大的黄色石柱,高十余丈,上宽下窄,形如一把黄伞。伞盖危而不坠。相传此石原是仙寓洞邰道人使用的伞,在他修炼成仙后,放在此地化成黄色石伞,取名黄伞石。沿古寨边仰望,在形如刀削的红色石壁上,或单株、或成丛的岩树从石缝中冲出,苍劲有力,生机勃勃。下望深谷千丈,令人心惊胆寒。晴日的天宝寨红壁映光,四周绿竹围合,像一幅浓彩油画;雨雾中的天宝寨,岩顶滴珠,云烟飘拂,像一幅蓬莱水墨画。曾有古诗赞许:“万里高峰毓秀灵,悬岩绝壁众山青,几翻觅得桃源境,开凿何须用武丁。”
翡翠长廊位于万岭乡至万里乡之间的竹海深处。在长约5公里的红土砂石公路上,两旁的楠竹挺拔茁壮,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红色的公路与绿色的茂密竹林,鲜明的色彩映衬,形成了绿色的屏风,红色的地毯,构成了秀美壮丽的翡翠长廊。翡翠长廊是蜀南竹海的主要景点之一。丽日当空,柔和的阳光透过枝间叶缝,光斑点点,道道金线撒落林间,给绿色的长廊装点成彩色缤纷的画廊。雨雾时节,长廊里朦朦胧胧别具情意。夏日进入长廊,凉风习习,顿觉心旷神怡,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忘忧谷位于万岭乡沿溪而上约1.5公里处。忘忧谷旁,茂林修篁,苔藓丛生,溪岸楠竹拱拥,青翠欲滴。传说人到此地,人间忧愁皆已忘却,故得名。狭谷两边高峰耸峙,谷间溪流潺潺,谷尽头有一巨大飞瀑从百丈悬岩分三叠飞流直下,跌落在谷底石盘上,发出隆隆的巨响,溅起团团水雾,非常壮观。瀑布里有一凹岩腔,游人入内,如坐水帘洞,故此景曰:“飞帘琼宫”,离瀑布不远处有一块巨大岩石,高4米,宽5米,长6米,从中刀斩斧削般地切开一道缝隙,缝隙中冲出一排玉柱般的楠竹,顶天立地,此景被称为“石破天惊”。不远处有一“天生桥”,横搭过溪,人从上走,水从下流,天然成趣。由于飞泉流水覆盖,谷地土壤肥沃,楠竹长得既密集又粗壮,遮天蔽日,使整个山谷显得更幽静。
墨溪位于万岭乡小桥东约1公里的溪口处,由山间竹林深处的溪泉汇流而成,溪水呈黛青色(乃水底苔藓的反衬色)故得名。相传为黄庭坚书写“万岭箐”三字后在此洗笔,染黑了溪水。两岸竹林小径,蜿蜒曲折,溪边苔藓青青,野花争艳,溪上竹桥、小石桥古朴典雅。向上500米处有九叠泉,每叠一米左右,从山上重叠而下,半掩竹林中。墨溪尽头百丈悬崖上,飞瀑散为濛濛细雨,笼罩山壁狭谷,人称“烟雨龙岩”,甚为壮观。峭壁右方有一洞,叫猴子洞,原有水帘挂其上。宋代诗人吟诗赞道:“洞门开凿是何年,深谷高陵几变迁,唯有水帘流不去,至今常挂翠岩边。”
七彩飞瀑是蜀南竹海著名的水域气象景观。位于万里乡的石鼓山和石锣山之间的葫芦斜谷。斜谷悬崖百丈,双峰对峙。飞瀑从百丈悬崖三叠跳跃而下,总高约200米,宽4米。阳光透过水雾反射出七彩光环,五光十色,故称七彩飞瀑。瀑布高峻雄奇,水雾笼罩,此地面临深谷口,当晴天正午前后,日照强烈,瀑布绚丽多彩,犹如斑斓缤纷的彩虹从翠谷中冉冉升起,灿烂夺目;或似云霓在青山上飘浮,风移云动,使人眼花缭乱。阴雨天气,水气和雾气相融,满谷云雾,时浓时淡,瀑布时隐时现。夏天雨季,瀑布象一条巨龙从天而降,铺天盖地,汹涌澎湃,声震十里之外。古人曾以“飞瀑凌空万古息”绘其形,叹“回声震吼惊天潮”状其声。
观云亭位于万岭乡小桥东3公里处。相传清同治元年(1862年),翼王石达开在山下官兴场大败清兵,清主将唐友耕重伤不能骑马,坐轿至此,追兵紧逼,轿夫甩下轿子逃跑,此轿子就变成了现路中央的大石。观云亭临岩而立。在亭中鸟瞰山下块块梯田如甩碎的明镜,座座浅丘似颗颗绿色宝石。阴天浓云相聚,群山淹没,云海翻滚,气势恢宏,景色壮丽。观云亭已成为蜀南竹海观日出、云海、佛光的绝妙之地。
龙吟寺位于竹海高峰九龙山上,海拔980米。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有正殿、下殿、侧殿、占地450平方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海惠和尚重建,现寺庙已毁,尚存石级阶台、殿宅基址和残留碑记及明清佛像41尊。在石雕佛像中,有29尊基本完好,12尊尚可修复。其石刻工艺精湛,形态生动、线条流畅,构图别致,艺术价值较高。寺前远眺,长宁诸山及南溪大江皆可入览。山间竹海掀涛,嶂岫云飞,坝上田畴交错,阡陌纵横,令人心旷神怡。寺南2公里,有天上宫旧址。楠竹茂密,景色幽绝。
青龙湖位于竹海东大门的插旗山下处,原为一小泊,名万里龙潭,后建起高坝,形成平湖。湖身呈龙头状,头大尾小,故名青龙湖。湖水碧绿清澈,湖周静谧秀丽,翠竹掩映,绿草如茵。当晨曦初升,夕阳西下时;满湖金色,万道霞光。湖中有两座大小相同的圆形小山,山上竹木葱茏,挺拔秀丽,酷似两块翠玉飘浮湖上。秋末冬初,群群野鹜由北来此越冬。入夜,琴蛙发出悦耳的如弹琴般的叫声。
天皇寺位于竹海最高峰,海拔1000.2米。原有寺庙一座,现仅存残迹。登天皇寺,能通观竹海。举目远眺,在万顷烟波浩瀚的竹海中,隐匿着粉墙青瓦的竹农人家,如海市蜃楼,时隐时现。炊烟起处,如鲸之喷水。杂生在竹海中翠柏、云杉、千树、桢楠等,高出楠竹数米。浑圆的茶花山,夏秋之交,花开如雪。近处,群峰竞秀,层峦叠翠,峰波摇曳多姿。远处,72峰绵延数十公里,千姿百态,令人神往。
锡嘉山庄位于江安县周坝乡境内,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明末锡姓富户在此建园。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行扩建。1930年又增辟小花园——怡园,逐步成为现在结构宏大、占地1万余平方米、有房屋108间的大型园林建筑,成为一座典型的清代庄园。庄园由两个对称的四合院组成。客厅堂屋、花厅、小闺楼等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建筑群中的石台阶、栏杆和柱石上的龙凤花草浮雕,刀法娴熟,镂刻细腻,形态自然。幽深雅致的怡园,有常青树。曲径萦回,暗影浮动,堪称佳境。庄园典雅幽静,四周簇拥着60多亩郁郁葱葱的桢楠林。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鹜飞来此地栖息。198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省锡嘉山民俗博物馆,锡嘉山庄园被辟为博物馆。主要陈列展出川南地区汉民俗文物资料,介绍四川民间风俗文化生活。现有馆藏文物1000多件,已辟有《耕织劳作》、《食俗服饰》、《祭祀信仰》、《婚俗》、《葬俗》、《民间工艺》、《民间舞蹈》、《戏剧》等专题展览。
葡萄井位于长宁县双河乡南部1公里处。座落在农家四合院内敞坝里。因井底石缝中终年不间断地向上冒出一串串水泡,状如葡萄,故得名。葡萄井口呈长方形,长3米,宽2.5米,深2米左右,四周采用长条石块垒砌而成,是蜀南竹海景区范围内著名的水域景观之一。井泉终年不浊,清澈甘冽,冬暖夏凉,沿着井壁四周隙缝漫漫溢出,入井旁小溪,潺潺流淌。井旁有古榕树,虬枝繁茂,树冠如蓬,树干苍劲,盘根错节,使葡萄井更显古老而神奇。
硅化木群蕴藏在江安县二龙口苍翠峰峦之间,为远古地质时期树木化石。硅化木的外观与树相似,远看为木,近看是石。其年轮清晰,磨成薄片,能看到完好的细胞结构。其质地坚硬,击之作金石声。有棕色、浅蓝、浅灰、淡黄等色泽,用以制作园林,点缀庙宇景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专家鉴定,二龙口硅化木群属侏罗纪,至今已有1.6亿年,二龙口硅化木群覆盖面积为4平方公里,现露于断岩和裂石缝中有126根,被称为硅化木丛林。其中围径大的2米,长7米,硅化木群蕴藏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广,为当今国内外罕见,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注目,相继前来考察。
〔现代散文〕 我爱狂飚的大海,也爱苍茫的林海,更爱那片温柔的蜀南竹海。
乘直升飞机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起飞,十几分钟后,机身下的大地消失了,出现了一片绿,一片望不到尽头的绿。飞机降低了高度,那片绿变成了起伏的波涛,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海。再飞低些,看清了,原来汇成这海的“水”,却是一丛丛粗壮挺拔的楠竹。
再次去竹海,从宜宾乘车约九十分钟即到这竹海的西大门——四川长宁县。长宁献给旅游者一匹绿色的“哈达”——清江。虽然再乘车海,但我不忍拂逆主人的盛情,登上了去竹海的游艇。清江似漓江却又不是漓江,两岸没有奇兀的山峰,但却排满了婀娜多姿的修竹。江水似受到竹的熏陶,也绿得那么清澈纯净,艇桨击起浪花,水溅到脸上,嗅到了竹的芬芳。
每一个到达竹海的游人,都会受到亲切的礼遇。那长达几十里的翡翠长廊,洁净的红砂路,像专为你铺陈的红地毯;蔽天的竹梢,像为你撑起的遮阳伞;两旁成千上万根笔挺的楠竹,向你列队致意;从林间探出头来的红杜鹃、白杜鹃、紫杜鹃,像小女孩在向你表示欢迎。
忘忧谷,多么美的名字。清溪、飞瀑、奇花、异草。更多的是竹,温山遍谷的竹,楠竹、慈竹、苦竹、水竹、箭竹、花斑竹、人面竹、龟甲竹、罗汉竹……景比名更美,身历其境,怎不使人忘忧?
神仙到底是神仙,他选了竹海的悬岩峭壁,为自己建立了“仙寓洞”。那洞像一条黄色的巨龙,蜿蜓盘踞在半山腰,山上仍是无边的翠竹,山下是看不透的白云。山泉给洞口挂上水晶帘,竹海特有的琴蛙,给“仙寓”带来了乐声。洞中有宋元明清的碑刻楹联。据说,北宋年间苏轼曾到宜宾看望贬官“下放”的黄庭坚。二人游竹海,见仙寓洞口有半边对联:“天地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沌何年击破?”东坡问为何无下联?乡人告曰:“云中寻古洞,篆烟飘缈,看神仙海外飞来。”黄庭坚在旁叹道:“美哉,神联绝对,灵韵使吾醉矣!壮哉,竹坡万里,秀色使吾醉矣!”随即拿起叉头竹帚,在岩壁上大书“万里箐”三个大字。
有趣的是,仙寓洞中既有道教的原始天尊,又有佛门的观音菩萨。乡民既向玉皇顶礼,又向罗汉叩头。西方的君王,为了实际并不存在的神,打了长达百年的宗教战争。而在东方,佛、道两家却长期和平共存。苏轼信佛,自号“东坡居士”;庭坚爱道,自称“山谷道人”。两人并没有因“教见”不同而伤和气。看来,多几分互谅多许多友谊;少几分偏狭,更少许多肃杀。
使人赞叹的是那竹海中的树,竹性高节耿直,竹林中的树,也变得高直少枝。有限的空间,不许它枝叶横生,环境逼迫它天天向上,“君子国”里容不下小人。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直冲云霄,竹海中也有植物俯首帖地生存。和恐龙同时代的蕨类植物蔓延在断岩峭壁,它们抓住从林间透过的少许阳光,顽强地活着。一亿多年了,它总是低头无声,用自己那宽大齿状的叶,遮护着大地,和竹相依为命。
竹海,充满了和谐的竞争,竞争使竹与竹,竹与木都更加挺俊。风来了,相互依靠,撑持着春天;雪来了,并肩负载,顶抗着严寒。
在竹海,我看见许多长在断岩上的竹,从断层剖面,看见竹根扎得那么深。那根,心甘情愿忍受着黑暗;为了使枝干获得光明;那根,在岩石中变得扭曲,为了使枝干更直挺,要顶天立地,就得深深扎根。
竹根古称“龙孙”,而炎黄子孙则称为“龙的传人”。竹的根,中国人,二者到底有什么关联?
我问。
(朱炳宣)
〔民间文学〕 竹海山麓,有个“淯江毓秀,文峰钟灵”的双河古镇。东门一井,荫笼在千古黄桷树下,明万历年年间,洪水淹去一半城墙,井水依然不溢不漫;清道光某年长宁河干见河底,井水盈盈不减分寸。水井成长方形:三丈长,两丈宽;青石锢出地面六尺。石条合缝处没有灰浆,但滴水不浸。水深数丈,彩石斑纹,鱼虾触须,历历可见可数。井壁一镂雕石龙,引颈喷玉,栩栩如真龙戏水。井内,水泡沸腾,上面还未散去,下面又冲起。此起彼伏,珠连玉迸,一串串,一朵朵,难怪叫葡萄井。井奇,井的由来更奇:传说是汉丞相诸葛亮用木牛流马从成都运来的。民间传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孟获节节败退,到了双河城下,见城墙高厚,护城河深宽,四山险峻,无树无水。心想:正是以守为攻的好地方。
孔明探得南军在双河设防,神速地追到了双河城下,重重围住。孔明一到就与诸将登山查看:旌旗鲜明,兵器森严。民工和兵丁仍在加固,汉人通常四人抬的条石,蛮人一人背之;挑水的伙夫,水桶如汉家蓄水的横桶。看得蜀军目瞪口呆。恰恰此时,一队蜀军伙夫来护城河挑水,河东河西水桶对比,悬殊太大,引得蛮军哈哈大笑,跟着箭簇如飞蝗,蜀军挑着小小空水桶狼狈逃回。
孔明回营升帐问:“南王坚壁清野,我何以对?”魏延道:“弹丸之田,破如反掌,我几十万大军每人一包土,堆过城堞,再每人燃一捆稻草投入城中,双河城瞬间烟消。”
王平曰:“投毒于护城河,彼饮之,不攻自破。”
马谡道:“二位将军之计皆可克敌,然世代之怨难解矣!还是攻心为上。”
孔明环顾左右,高声道:“诸将听令!”众将肃然起立。叫过张嶷,如此如此;叫过王平,这般这般;叫过赵云、魏延、张翼、马岱等,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众将得令而去。
翌日,蜀阵金鼓齐鸣,孟获登城楼观看;东门外蜀军,一手提水桶一手执盾牌,涌向护城河,孟获暗想:彼缺水舍命而来。“射!”哈三将军一声令下,一道箭的墙护住了护城河;蜀军抢水不战。蛮王喜形于色道:“孔明半世英名将在双河城下丢尽!”言未尽,只见东门、西门、南门,蜀军如蚁分头涌来,同样各方蛮兵万箭齐发,箭起,蜀军停;箭停,蜀军又攻。一连数日。哈二将军向蛮王孟获禀报:“箭已射完,没材料再造。”蛮王妻祝融夫人曰:“箭完,护城河难守,双河城危矣!”蛮王曰:“城中打井供我饮用,投毒护城河,彼饮自灭。”众蛮军齐称妙计。
南军紧闭城门,蜀军挑水者络绎不绝,并高叫“谢谢蛮王之河水”!
孟获窃笑:“死在临头,还谢我水。看来,孔明平庸也。”于是命众蛮军作好准备,待夜间蜀军毒倒后杀过护城河,叫他片甲不留。
鼓打三更,夜黑风紧,蜀营灯不明,火不亮,寥寂无声。孟获王兴奋异常,传令:“大军出发。”忽然小卒来报:“启禀大王,拐了拐了,我军大部口吐唾沫,人事不知。将军们说是作了邪!”蛮王出视,不仅兵士如此,半城百姓亦如此。叹曰:“天亡我南邦乎!”祝融夫人曰:“大王别慌,蜀军无声无息,比我军中毒者更胜,快点齐还未中毒之卒够矣!”话音未落,蜀营中骤然锣声咣咣,喊道:“水井已从益州运到,快去中军领取,每队一口!”“咣咣咣……”接着四山八岭灯火齐明,山道上人影晃动。蛮王大惊失色道:“蜀军怎未毒倒?难道水井也能搬动么?”此时,只见东城下,似众星捧月样,蜀营众军拥出了汉丞相孔明:纶巾羽扇,身披鹤氅,威严而又平和,对孟获曰:“蛮王别来无恙耶?我汉主知南征路上缺水,命马岱用木牛流马从益州运来一百口水质甘冽、香醇的上品水井,井中喷水还喷葡萄,解渴充饥。我有如此强身健体之水井,要汝护城河之水何用?”孔明又曰:“吾不乘人之危取之,现送汝益州葡萄井一口,解汝军民燃眉之急,略表蜀汉原与南邦水结宁睦之心!”南军听罢大喜,纷纷欲开城门抬回水井。蛮王大喝:“水有源,井岂能搬?孔明妖言惑众!”汉丞相大笑,手一指:“请看!”孟获等顺着孔明羽毛扇指处看去,只见南门笔架山上,北门登云亭路上,东门杉树坳道上,西门上西山上,蜀军领水者来来去去,每四人或二人抬一口,井口还喷着晶亮亮的葡萄。看得众蛮军呆若木鸡。孟获想:“孔明真能运水井,神人助汉也。”
火光中又闪出一员虎将道:“吾常山赵子龙也,尔等已成罐瓮之物,丞相不计蛮王反复无常之过。城中之井水不能饮,现留下东门一井活汝族类。至于蛮王,我等不必擒他了,去留任便;如要再战,现送还我军拾来尔等射我之箭十万枝;并送益州来之大米百担。”说完,果然,蜀军井然有序地撤退。留下一担担白灿灿的稻米。众蛮军活命要紧,潮水般跨过护城河桥,果见一新井,众军跪下牛饮,齐称:“益州孔明水,圣水也!”众人搬回米担。蛮王羞愧,越山而去。
(吴延松 整理)
上一篇:描写《天下第二泉》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天平山》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