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里
位于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俗称宝坪村,又名昭君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面临香溪水,背枕纱帽山。有“鲤鱼困沙洲”、“鹞子抢鱼”、“仙人撒网”之说。四周秀山碧水,层烟叠翠,茂林修竹,桔树连片,尚有许多纪念昭君姑娘的建筑和遗迹。如“昭君宅”、“梳妆台”、“楠木井”、“望月楼”、“王字崖”、“明妃墩”、“琵琶桥”等。其中“昭君亭”、“昭君宅”、“楠木井”和“梳妆台”已修葺一新,昔日形似琵琶的石拱桥变成了钢丝吊桥,横卧香溪河上。现在已兴建昭君陈列馆,展示了昭君作为和平使者出嫁塞外的实情实景和传说故事。馆内屹立着一尊由汉白玉雕塑而成的昭君塑像,是从内蒙古运送至此的。宝坪村、香溪至今还广泛流传着昭君姑娘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故事。1992年5月,兴山县政府举办了“首届昭君艺术节”,以此纪念昭君,广招四方游人。
〔古诗文赏析〕 香溪观月 清·刘允升
林峦云水共幽芳,天与昭君写淡妆。
明月溪光开镜匣,芙蓉山色想衣裳。
哀情诉自琵琶曲,兵气销为粉黛香。
青冢年年无恙在,西风吹彻玉关凉。
长江西陵峡口的香溪,孕育过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因而,自古以来都将香溪与昭君美名连在一起。历史的长河流到现在,不知有多少诗人以香溪或昭君为题,写下了大量诗篇。清代诗人刘允升的诗作《香溪观月》,就是其中一首歌颂昭君的好诗。
诗的首句,描绘出昭君故里的幽美风景。在昭君生长的香溪河畔,峰峦迭翠,林木葱茏,河水清澈,云雾缭绕,幽花芬芳,真可谓是一幅“林峦云水共幽芳”的山水画卷。紧接着“天与昭君写淡妆”句,用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点明这种壮美幽雅的景色恰似上天赐给昭君的淡妆。此情此景使人们不禁想起“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不都是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图画么!首联表面看来写的是“香溪”自然风光的美,实际是赞扬绝代佳人昭君的美。
颔联紧扣“观月”,进一步赞美王昭君的绝色。一轮明月映在香溪碧水上,仿佛打开了昭君的镜匣; 一池荷花衬着青翠山色,使人想到昭君的美丽衣裳和优美身影。上半首诗,作者突出用美景来烘托昭君的美貌。四句中写了八景:林、峦、云、花、溪水、明月、芙蓉、山色。壮美、幽雅、恬静的景,映衬出昭君姿色的俏丽,令人有“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之感。
颈联转向写情,描述了对昭君出塞的回忆。“溪上泉声和佩响,教侬怎不忆琵琶”。那琵琶曲诉说了昭君多年冷宫生活的哀情。也正是这出塞前的哀情诉说,表现出了大敌当前,文武束手,只有昭君挺身而出、主动和番,实现安邦的英雄壮举。接着,作者的巧妙地写了昭君出塞的功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安宁,“化干戈为玉帛”。也就是诗的第六句表达的意思:昭君的脂粉香气取代了硝烟弥漫的战争气氛。仅仅只七个字,作者就将昭君主动出塞和番,加强民族团结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
尾联用联想的手法,表明为国家和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会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作者在昭君故乡的香溪观月,浮想联翩,思绪飞到了昭君和番的塞外。仿佛看到昭君青冢年年未遭损坏,并且一直受到保护,永留后世凭吊;好像感到凉爽的秋风吹遍塞外,使紧张炽热的空气变得爽快宜人。诗的下半首,突出赞颂了昭君化哀情为壮举,化兵台为粉香,化战乱为安宁,促进民族和睦相处的丰功伟绩,从而揭示出一切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人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伟大真理。
全诗用字精炼,词语清新,色调淡雅,寓意深刻,景、貌、情、感,融为一体,真是难得的一首好诗。
(曹祥本)
〔现代散文〕 在风光幽丽的香溪口东岸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三角洲上,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小庙,坐东朝西,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昭君庙。庙上首的崖壁上,刻着“香溪孕秀”四个遒劲大字。碧绿碧绿的香溪水,从北向南流来,就在昭君庙前汇入波涛汹涌颜色浑黄的长江。
古往今来,香溪一直受到人们的赞颂。悠悠溪水,沿山势伸向昭君故里,轻轻的河风泛起轻柔的涟漪,就像抖动着的碧绿的绸子,使人感到有一种夏日戏水的快意。忽而,从玉虚洞下,从柳林丛里,荡出一只小渔船,渔翁荡着双桨,哼着渔歌,歌声虽然隐约,但字句却非常清晰:“香溪十八湾,渔儿满河川,从前打渔为财主,今天鱼儿装满船……”这动人的歌声把江边洗衣的姑娘们也吸引住了,歌声陡停,船靠岸了。姑娘们顾不上洗衣,都争着跳上渔船买鱼去了。
再看长江,香溪与长江汇合处,形成一条半包围的弧线,是天然的码头基地。石级码头上停泊着“屈原”号、“昭君”号等小客轮、小货轮。长航港务局码头上停泊着“江汉”号、“江渝”号大型客轮。滔滔的长江,水色浑黄,香溪与长江汇合处,真可谓泾渭分明。长江的水不仅色泽比香溪深,而且流速急,流量大,江面宽。你看,它托起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轮船、帆船,正如李白所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长江风景画啊!
看完这些,你再去看那“香溪孕秀”,听那美妙传说,领会那风土人情吧!绝不会枉此一游。
(黄德炎)
〔民间文学〕 很早以前,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没有水井,只有一个小泉坑,从岩缝里浸出一线一线的山泉,勉强供全村人吃用。
不料有一天,天上的一条小黄龙,卷起一阵黄烟,飞落到泉坑里来洗澡,看到了这泉坑周围的风景,它一摆尾,一打滚,搅得黄泥烂浆直滚直翻,把个岩缝也堵得死死的,浸不出半滴泉水来。从此,泉坑成天黄糊糊,脏兮兮的,成了一滩死水,人称黄龙坑或黄泥坑。那小黄龙还常常在坑里吐水,打喷嚏,拉屎拉尿,弄得水面上整天浮起一层黄锈,那坑水又浑又腥,又苦又涩,乡亲们喝了,一个个上吐下泻,病倒一大片。连泉坑附近昭君栽的核桃也黄了叶,枯了枝。
泉坑被小黄龙霸占了,从此,乡亲们不得不下到宝坪山下的溪河里去背水。昭君姑娘从小跟乡亲们一道,每天上坎下坡,曲曲弯弯地背呀背呀,累得腰酸背痛,上气不接下气。
乡亲们纷纷唉声叹气道:“唉,老天怎么降下这么个妖孽到宝坪啊!”
“嗐!要是有一眼清泉水井,那我们宝坪村就真是宝坪喽!”
昭君姑娘听着乡亲们的叹息,暗自思忖:我何不跟姐妹们一起,齐心合力,把那黄泥坑水戽干,把黄龙赶走,再掘深一些。掘成一口泉水深井呢!
想到这里,昭君马上召来众姐妹,赶跑了黄龙,昭君和众姐妹争着从家里拿来锤子、凿子,“叮叮咚咚”地凿开泉眼了。她们邀请了村东头九十九岁的“老寿星”爷爷来帮她们出出点子。
就这样,一连掘了七天七夜,终于掘成了一个圆溜溜、直通通的水井。昭君拿着铁钎像使金钗玉簪似地在井底岩缝里一挑,只见碗口粗的一股清泉水从岩缝直往外喷呀、冒呀,不到三个时辰,井里就注满了清滢滢的泉水,映照着姑娘们和乡亲们张张笑脸,真是好看极了。
姐妹们和乡亲们有的捧起清泉水饱饱地喝一顿,有的互相浇水嬉戏,可是昭君这时却皱起了眉头,说:“我在想,要是那条小黄龙又跑来捣乱,可怎么办呢?”
大家正在焦急不安,忽听得人群里发出一串响亮的哈哈声。姐妹们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寿星”。他捋捋那把花白胡子,对昭君说:“老话说,‘青龙住水井,吉祥降宝坪’,只要请来九天青龙下凡,长住井底,那黄龙就会被降服,不敢再来。再说,有了青龙,就莫愁井水不清,泉水不甜啦!”
昭君一听,喜得眉开眼笑,忙问:“那如何请得青龙下凡呢?”
“老寿星”跺着龙头拐杖说道:“莫着急,莫着急,只要有一位相貌俊美、心地虔诚的姑娘,肯上纱帽山向九天拜请七夜,那九天青龙准会飞出天界,降下井来。”
就这样,昭君当天夜里独自上了纱帽山顶。
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第三天,不见动静;第四、第五、第六天,还不见动静;到了第七天夜里,昭君正在拜请,忽然月边积起了一堆乌云,霎时间,风声骤起,一道青光刺破天空,把昭君的全身照得明明亮亮。接着只听见青光里一声:“来了!”一条青黝黝、金闪闪的长龙,左摆右转,翻腾起舞,从九天直奔宝坪。
眼看着青龙下凡,昭君、老寿星和姑娘们一起拥到井边。
“老寿星”说:“好喽!好喽!黄龙再也莫想来捣乱了!”
这时,东方显出了鱼肚白,姐妹们拥着昭君,在井边一起下拜,愿青龙永住井中,为民造福。乡亲们也全来了,看井里的泉水,清灵灵、水汪汪,跟昭君姑娘的眼睛一样美。光闪闪,明晃晃,跟昭君姑娘的心一样亮。有的把这井叫“昭君井”,有的叫做“青龙井”。从此,乡亲们也不用到山下的溪河里去背水了。人们喝着清凉甜美的山泉井水,声声感激昭君姑娘。
有一天,昭君急匆匆地跑来找村姑们,说昨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井里的青龙要上天,参加“五龙朝圣”的大典。这一去,怕再不会回来了。
“莫着急,莫着急,让我想想,让我想想……”“老寿星”捻着白长眉,沉思了半天,才开口:“峨嵋山出一种楠木宝树。这树身高十几丈,清香四溢,千年不腐。这宝树可以定龙拦虎。采来安放井内,定能镇住青龙,留它不走了。”
昭君打点行装,就要启程。
“老寿星”见昭君这样勇敢、善良,万分感动,忙对昭君说道:“既然如此,我实话告诉你们,我是仙翁下凡,这回让我亲自给你们跑一趟吧。姑娘们且等着!”
说罢,驾起青云一朵,直奔西天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这仙翁扛着一根长长的紫红楠木,从云中冉冉降下,到了井台边,用羽扇轻轻一搧,那楠木顿时变成了一根有棱有角重达千钧的大木梁。接着,乡亲们七手八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放在井底中间。那楠木泡在泉水里,长年不腐,吐放清香,山泉水变得更加洁净,更加甜美了。
从此,乡亲们又把青龙井叫做楠木井。
(啸海 符号整理)
上一篇:描写《方山》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晴川阁》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