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此诗题下有原注云:“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袁宏传》:谢尚镇守牛渚时,一次月夜泛舟,听见袁宏在运租船上诵咏史诗,十分赏识,邀宏过舟谈论,直至天明。从此孤贫而无闻的袁宏声名大著。李白所“怀”即此事。
谪仙人是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然而现实却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初入长安就因附马张垍进谗而一事无成。赵德麟《侯鲭录》卷六有这样的记载:“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这等指点江山、笑傲王侯的“狂人”架势,在当时的确是知音难觅、大志难酬的,故李白免不了有一种“行路难”、“无相亲”的孤独感。
这种感受,在李白的诗篇中反复出现,不过因时、境不同而表现形态各异。这首诗比较含蓄,显得悠然神远,不似黄金台上哭昭王那么呼天抢地,也不象“烈士击玉壶”、“拂剑舞秋月”那般慨当以慷;它是一种平静中略带忧怨的感伤,一种澄怀味象、追思既往、似悟而非悟的迷惘。“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不平中透露出童稚式的惊讶,——咱也是个“天才美丽,下笔不休”、“一斗诗百篇”的“高咏”能手,为什么就碰不到谢尚那样的知音呢?诗情的内在冲力并不大,但心音振颤而绵长,如透明的游丝在无垠的碧空中飘忽,萦绕着素洁的秋月,牵来了思古之情……
正是这种融身心于天地之间的宇宙意识,正是这种神秘而渊默的心灵远游,将“登舟”、“望月”和“空忆”自然而自由地串连在一起,使人真切地体察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微妙心跳、深沉呼吸和意念闪现,诗人的又一种性格风貌——萧疏洒落、风流自赏、达观开朗、忧伤而不失觉醒的神彩和情韵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是的,那一时代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光荣顶点的年月,生活中确实流动着充满生机的绿色的浆汁;李白是孤独而又不孤独的,贺知章、元丹丘,特别是杜甫,许多有识有才的人物都称得上他的良师、挚友和知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实际情形远远超出了这条“临界线”!故李白一辈子总是奋发进取,容易突破哀伤而“忽然高咏”的。这首诗的末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尽管落木萧萧显得有点孤寂凄清,但总的情绪还是昂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朝”帆席一挂,这种一往无前的豪情说不定就会油然而生了。
上一篇:《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大江东去 滕王阁·金·高永》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