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言情赠友诗歌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诗题中的“明卿” ,是诗人吴国伦的字。吴国伦,兴国州 (今湖北阳新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河南左参政。李攀龙和吴国伦同是明代后期影响甚大的文学流派——“后七子”中的骨干,气味相投,交往甚密。这首诗,就是记录他们二人友谊的篇章之一。要明白诗中为什么充溢着悲伤凄迷的气氛,以及“孤舟” 、“逐客”云云究竟何所指,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创作背景及吴国伦此时的遭遇。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因上疏弹劾奸相严嵩而遭迫害的直臣杨继盛,在冤狱之中受尽酷刑之后,又被昏君下令处死。正在兵科给事中任上的青年诗人吴国伦激于义愤,勇敢地站出来倡议士大夫们凑集钱财,为屈死的杨继盛办理丧事。这就得罪了严嵩。这位老奸臣寻了个岔子,将吴国伦贬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吴国伦凄凄惶惶出京,于当年秋天赶赴江西贬所。正在外州郡长官任上的李攀龙得知讯息,十分同情朋友的遭遇,也十分敬佩其品行,于是在任所迎送吴国伦。此诗就是在依依不舍地相送吴国伦上船时所写的。开头二句,以凄惋的笔调,黯淡的色彩,渲染出送行时的哀怨悲凉气氛。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秋日,西风阵阵掠过青枫林,发出撩人愁思的“飒飒”之声; 淅淅沥沥的雨水漫天而下,更加重了离人心头的凄怆之情。这时主人与客人一起向后者即将到达的楚天(江西)遥望,只见秋色迷茫,前方模糊不清。第二句语含双关,所谓“秋色”入楚而“迷”,实兼自然景观与友人前途而言之。逐臣的生涯,确如秋雨凄迷的远天一样惨淡和渺茫。这里以景寓情,以秋色喻人事,含而不露,颇有韵外之致。诗的后二句,就景抒情,表示珍重道别之意,却又不落言筌,不诉诸惜别的套话,而是以比兴的手法,无限深情地对友人说: “今天我们分手之后,就没有人在路上怜惜照应你这个孤舟逐客了,只有天空的白云伴送你驶向大江之西。” 这就收到了意余言外的艺术效果,颇有唐诗韵味。作为 “后七子”领袖人物的李攀龙,其诗颇多徒具外貌而中实空虚的 “瞎盛唐”之作。不过一旦他内心有真情实感需要表达而艺术处理又较为得当,他还是能写出一些清新自然的佳作的。《明诗别裁》评李攀龙曰: “七言律已臻高格,未极变态; 七言绝句有神无迹,语近情深,故应跨越余子。”此说如果是指其全部七绝,则有溢美之嫌; 但若单指他那部分情真语挚之作,则差为近之。这一首表达友谊之作,就堪称 “语近情深”。就在此诗创作之后十年,严嵩父子倾败吴国伦被重召入京,李攀龙闻讯大喜,作 《春日闻明卿之京却寄》 云: “十载浮云傍逐臣,归来不改汉宫春。摩挲金马宫门外,谁识当时谏猎人?”两首诗恰如一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一悲一喜,珠联璧合,都以 “语近情深”取胜。不过,“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辞易巧” ,相比之下,还是应该承认写哀情的这一首更佳。
上一篇:《书哀》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从镇江州与游故别诗》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