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送赵纵》言情赠友诗歌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在唐诗宝库中,一些送别诗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这些脍炙人口的杰作,有的直抒胸臆,热情奔放; 有的笔调轻松,旋律明快;有的意境优美,清新隽永。但杨炯的这首《夜送赵纵》,却很难一下子说出它能给人一个什么明确的感受。它措辞含蓄,似要激起读者寻幽探胜的兴趣; 它意境朦胧,又给人们留下了反复回味的余地。它所表现的,是在朦胧美中蕴含的对友人深厚真挚的情谊。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开头两句,把读者带到互相攻战、激烈争夺的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使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千古以来,天下闻名。但这与诗人送别友人有何关系呢?
读罢第三句“送君还旧府”,才知道原来赵纵就是赵地人,他现在要回故乡去了。对这个生长于蔺相如故国,素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赵地的友人,在分别之际,诗人一定要有千言万语,倾诉衷肠,不然,为什么要“夜送”呢?然而,后边除了一句不着边际的“明月照前川”之外,便再无下文。前两句劈空而下,气势磅礴,后两句却轻轻带过,草草收束。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连串的疑问:这个赵纵是什么人?他和诗人是什么关系?他离家出外来干什么?他现在为什么要“还旧府”?所有这些,诗人都来言明。而且,诗人在应当倾诉衷肠的时候,为什么欲说还休?这表示的是愤懑?是同情?是忧郁?是惋惜?是感伤?是淡漠?是留恋?是鼓励?似乎都是,但又似乎都不是。
如果这首诗真的像这样只能使人感到模糊一片,不知所云,那它本身也便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其实,正是这看似模糊的最后一句,已向读者露出个中底蕴。
对月伤怀,人之常情。古人言及月亮的诗句,几乎没有例外地都牵惹着一缕忧思愁绪。这首诗也一样。诗人虽未言明赵纵何以要 “还旧府”,但这满川明月的送别场景,不就使人感觉出他是一位失意之人吗? 至于他为什么失意,是求仕不遇?还是居官被贬?是自己失误?还是遭人诬陷?仍在不可知之数。而作为知友的诗人,对他既知心同情,又爱莫能助,于是便将由此产生的万端感慨,一腔愁绪,尽付之于这 “明月满前川”的诗句之中。一个 “满”字,既见出明月满川,又见出思绪满怀。话虽如此,回头再联想到前面两句,既然蔺相如能奋其大智大勇,使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璧归赵,闻名千古,为什么也生长于赵地的有志之士不能重振精神,奋发有为? 因此,这朦胧的满怀思绪,正极好地表现出了诗人对知友的深厚真挚的一片情谊。看似平淡无奇的结句,却使全诗化为一体,意味无穷。杨炯不愧为 “四杰”之一的大手笔。
接受美学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即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由 “空白点” 组成的“回旋余地”,这些 “回旋余地”,给读者以理解玩味的广阔空间。这首诗正是这样。它的 “回旋余地”形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而诗人对知友的一片深情,正在这种朦胧美中得到了充分、完美的表现。古人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本诗作者可谓深谙此中三昧了。
上一篇:《哭王十良仲》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太常引》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