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情》言情赠友诗歌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闺情,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自 《诗经》 以来,佳作如林,如无特色,流传实难。此诗令人耳目一新,在于诗人新颖的构思。
诗的前二句,连写了女主人公的两个动作: 月隐星淡,天色要明了,闺中少妇却面对孤灯,辗转难眠。为什么?诗人并未明示。忽然,少妇从床上爬起来,忙不迭地跑到门前张望。她张望什么?诗人亦未道出。两个悬念如一个谜。只有第四句 “不忿朝来鹊喜声”,才含蓄地写出少妇思夫的怨、盼之情。古代人认为鹊声是喜事的预兆,“乾鹊噪而行人至” ( 《西京杂记》 ) ,原来,少妇永夜思念的是她出门的丈夫。她听了喜鹊叫声急忙出去张望,也是希望能看到丈夫的归来。这最后一句诗,如同谜底,交待了女主人公的情感意向,解开了读者的疑团。
揭开了谜底,再来看这首诗,方能领悟到它的言情之妙。
首句 “月落星稀天欲明”,描绘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室外空旷的天宇,晨星寥落,少妇怅望已久的 “天涯共此时”的明月,隐没于遥远的天际。天要亮了。这一 “写景陪起”的起句,不仅点明了时间,且渲染气氛,烘托环境,一开始就为女主人勾勒出一个凄情冷寂的环境。次句 “孤灯未灭梦难成”,由大的背景转到室内,写出少妇彻夜难眠的情景。从明月东升到月落星稀,面对默默厮守的孤灯,少妇竟一夜未睡! 真是难熬的相思之夜。这两句诗,虽未明言,但已暗示出女主人公既怨且盼的复杂感情。“梦难成” ,言盼; “孤灯”写怨。少妇辗转难眠,忍受着离别痛苦的熬煎,虽未言盼,却点出盼之心切;此室相对而望者,唯暗淡的孤灯而已,形影相吊,想必丈夫久出未归,虽未言怨,盼归的哀怨之情已出。
前两句层层烘托少妇的怨、盼之情,至 “披衣”句为一转折。正辗转床头,盼夫不归,愁肠百转,忽听喜鹊叫声,喜出望外,如同长夜中的一线光明照亮了女主人公不堪忍受的沉闷心境,是为一转。当然,从 “盼”这一感情线索看,“门前望”仍是 “梦难成”的延续和发展。因少妇朝思夜想,盼望丈夫早日归来。所以把希望寄托在那本不足凭信的喜鹊身上,把它的叫声作为丈夫归来的喜讯,跑到门前张望。故用一 “更”字,连起 “梦难成”与 “门前望”这两个动作,明示第三句诗与第二句诗的感情线索。
最后一句堪称此诗点睛之笔。它不是简单地交待出主人公的情感意向,而是同时把情感描写更深化一步。“不忿”,恼恨之意。喜鹊徒噪,门前的路上哪有丈夫的影子?满怀希望而来,得到的却是失望,少妇空欢喜一场。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丈夫能否早日归来,不取决于她,也许连丈夫自己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长夜难眠的痴情渴盼,空对孤灯的独守之苦,没奈何只好泼泻到一只无辜的鸟儿身上。这里边也包含着女主人公多少希望与失望的折磨甚至是无望的痛苦啊! 与第三句相比,“不忿”句形成了情感上的又一转折。希望破灭了,等待少妇的又是不尽的长夜,不尽的思念,不尽的希望与失望的折磨。而那转瞬即逝的一线光明,只能给少妇带来更深的苦痛。
此诗虽为绝句,然四句三折,短诗不短。
上一篇:《闺情》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