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君美往南中》言情赠友诗歌
南朝辞臣北朝客,栖迟零落无颜色②。
阳平城边握君手,不似铜駞洛阳陌③。
去年春风吹雁回,今年雁逐秋风来;
春风秋风雁声里,行人日暮心悠哉④!
长江大浪金山下⑤,吴儿舟船疾于马;
西湖十月赏风烟,想得新诗更潇洒⑥。
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在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不愉快的磨擦、冲突甚至战争,其间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但既是一家人,有反目为仇之时,也就有友好为朋之日。即便是在两国对峙,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双方的人民大众之间,甚至一部分统治阶级成员之间,也有着兄弟般的友好情谊存在。元好问的这首诗,就是这种友情的生动见证。
“南朝辞臣北朝客” ,点明所送友人张君美的身份。宋金对峙,百余年间势不两立。元好问尊敌国之臣为客,可见其胸襟之阔。友谊意味着一种宽容。“栖迟”句是对朋友流落不偶的深切同情。话虽较为随便,但也许这正体现了两人情谊之非同一般。“阳平城边”是握手告别处。朋友走了,再不似“铜駞洛阳陌”上那样群贤毕至、人物兴盛了。“不似”句用典含蓄贴切,既隐约透露当年相聚之地和相聚盛况,又是对朋友的推崇和对其离去的惋惜。这不是泛泛的客套。作者是把自己也算入“洛阳陌”中人物的。在友情的较高境界中,是用不着自谦敬人的。“去年”、“今年”二句,感慨时光易逝,感叹飞雁有定而人世无定。一年年过去,漂泊失意的友人,每当夜晚来临时,心里一定很忧伤吧? 这是设身处地,为友人分担忧愁,若是泛泛之交,是不会轻出此言的。全诗前四句为一小段,言好友分手之情,中四句换韵,以低沉笔调言春秋代谢,忧忧之思。末四句再一换韵,从低调中又升上来,从而使全诗有一波三折、起伏跌宕之势。“长江”句言镇江,“吴儿”句言苏州: “西湖”句言杭州,三句泛指 “南中”,这是对友人行程的推测之词,也是对友人的鼓励: 长江大浪,直济沧海,吴儿舟疾,胜似北国; 西湖之秋,风景如画; 前途广阔,大有作为,不必因眼下栖迟零落和此时之离别而生忧思。这几句读来令人感奋,一扫中四句的沉暮之气。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抑扬蓄势笔法。最后一句,“想得新诗更潇洒” ,一锤收音,给全诗增添了亮色。这一句是对 “栖迟”句的反拨,也是对 “不似”句的呼应。不管在南在北,不管是臣是客,是风流人物,总有潇洒之态; 是贤人才士,总有用武之地。这是对友人的衷心祝愿,也是对友人的最好慰藉。
元好问曾官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作为一位金朝的中上层官员,他对本朝可谓忠贞。但这丝毫也不妨害他与南朝官员臣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送张君美往南中》对这种兄弟情谊的抒发,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友爱的历史留下了生动的一页。
注释
①南中: 泛指国土南部。 ②栖迟: 漂泊失意。 ③铜駞洛阳陌: 駞,同驼。《太平寰宇记三·洛阳县》引晋陆机《洛阳记》: “汉铸铜駞二枚, 在宫之南四会道,夹路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駞陌上集少年。’ 言人物之盛也。”这句是说,我们分别后,再不似以前人物之盛了。④悠哉:忧思。⑤金山:在今镇江市西北。⑥潇洒: 清高脱俗。
上一篇:《送客洞庭西》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送张杞园待诏之广陵·(其一)》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