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言情赠友诗歌
穷巷空林常闭关,悠然独卧对前山。
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
崔兴宗是王维的表弟。他为人孤高傲世,“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逍遥且喜从吾事,荣宠从来非我心。” (裴迪《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但他又与一面做官、一面隐居的王维等人长期交游,过从颇密: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王缙《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在与这些做官的朋友交往时,他似乎不大主动出访别人,而总是乐于做东道。这说明他既能保持自尊,不愿以未做过官的“处士”身分去拜望有地位的朋友,以免攀附干谒之诮; 而当别人来访时,他又能尽地主之谊,热情相待,颇有“投辖”的好客热肠。本诗即他在王维,卢象来访时写的一首酬答之作。
首句写林亭的偏僻、冷落。“穷巷”言其偏僻,“空林”言少有邻居,“常闭关”则表明不常与外人往来。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的生活当然是孤寂的。
次句写他生活的悠闲。这位崔处士,居处偏僻,罕与人交,但他不但不以此为苦,却反而以此为乐。他不但像陶渊明一样“门虽设而常关”,而且比陶公更加“万事不关心” (王维句): 陶公还有闲情逸致在“采菊东篱下”时“悠然见南山”,他则似乎什么也不去做,而总是在“悠然独卧对前山”。
前两句通过“穷”、“空”、“悠然”、“独”等字,创设了一种孤寂、悠闲的氛围,既表现了诗人幽居林下的高士情致,又为后两句的热情迎客做了很好的反衬。
第三句“今朝忽枉嵇生驾”突兀而来,平地生波,打破了前两句的平静气氛。正在作者悠然自得之时,却有知友造访。此句暗用“竹林七贤”之典:作者与王维、卢象等游于辋川,正与当初嵇康、阮籍等七人游于竹林相似,表现了不与当权者合作的高洁情操。然“七贤”在司马氏的高压统治之下,不无避祸的危惧之心,而作者与自己的友人则能心地坦然地畅叙情怀,这却是“七贤”所不及的。
末句“倒屣开门遥解颜”将全诗推向高潮。作者一听知友来到,连忙起身,急得连鞋都来不及穿正就去迎接。这个“倒屣”并非袭用套语。须知作者的 “倒屣开门”与陶渊明的 “倒裳往自开”更自不同: 陶公固然由于田父的“壶浆远见候”而能得口腹之乐,但终因志趣不合而只能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 之九) ,所以难得心灵相通; 作者与他的客人们则 “乐莫乐兮心相知”,其相聚之乐,远非陶公可比。“倒屣开门”是行动,“遥解颜”则是神态: 还离得老远就喜笑颜开。这行动,这神态,使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形象活脱脱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则开门后宾主相见之喜,落座后诗酒唱酬之乐,便尽在不言之中了。
这首诗对比鲜明,章法谨严。气氛则前联静而冷清,后联动而热烈; 人则前联悠闲,后联急忙。这一静一动,一冷一热,一闲一忙的鲜明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既孤高傲世,又乐待知友的 “高士”情致。诗的前后两联又联为一体: 时间的 “常”与 “今”,门的 “闭”与 “开”,人的 “悠然独卧”与 “倒屣开门”,前后呼应,章法谨严,从而使全诗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上一篇:《遇旧友》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醉封诗筒寄微之》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