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都城南庄》言情赠友诗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这首诗,《全唐诗》中有这样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记载:“《太平广记》云 :初,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叩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 ‘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至来岁清明,径往寻之,户扃无人,因题此诗于左扉。后数日,复往寻之,有老父出曰: ‘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死。得非君耶,杀吾女。’ 持崔大哭,崔感恸,请入临,见其女俨然在床,举其首,枕其股,哭而视曰: ‘某在斯。’ 须臾,开目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虽然这段本事的真实性颇值得怀疑,但是,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爱情传说故事,对于这首诗无疑也是一个优美的诠释。
去年的今日,就在这个院子里,“我”看到了那如诗如画的情景,那女子美丽的面庞与桃花相映,似笼着一层红光。而今天“我”重到此地,那美丽的芳容已不知归向何处,只有那桃花依然在春风中灼灼含笑。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境: 一件永远难忘的事情,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件事情的许多细节已经淡忘了,而唯留下那最美好的一瞬永存于记忆之中,而且经过自己心灵的塑造,愈加美好。一旦遇到相似的情境,那藏在记忆深处的一瞬,便会自然而然地展示于脑海之中。崔护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这样的情景。遗憾的是,当主人公重游故地时,那与“桃花相映红”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而那依旧凝情含笑的桃花,带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惆怅……
与此诗相类似的是杜牧的《叹花》 :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关于此诗,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全诗围绕“叹”字,抒发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通过对自然界因季节变换,鲜花凋谢,红芳褪尽,绿叶成阴,果实满枝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惋惜之情。
同样是觅春怀旧的诗,相比之下却给读者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杜诗留给人的是深深的惋惜和感慨,似乎将人间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表露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懊恼的情绪。而《题都城南庄》的独特之处在于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或许是因为诗人太爱自己心中的偶像了,于是展示的是那“人面桃花”的最美好的一幕,即使“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留下了那灼灼桃花笑迎春风的美丽意象。看着这依旧烂漫的桃花,使人不禁想起在桃柯掩映下那女子的皎好面容。而心中的偶像也就更加美好,更加令人难忘。留给人的是不尽的惆怅和想象。
这首诗短短四句,展示了两个时空,“觅春不见”,引起了对“去春今日”的回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幕同样美好的情景——美好的一瞬与紫色的惆怅中无数美好的想象。
关于这首诗和那段美丽的传说,在后世广为流传,不仅留下了“人面桃花”的佳句,而且也被艺人搬上了舞台,如戏曲 《人面桃花》等。
上一篇:《静女(邶风)》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鹧鸪天》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