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殿前欢》言情赠友诗歌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①。夜来微雨天阶净②,小院闲庭。 轻寒翠袖生。穿芳径, 十二阑干凭③。 杏花疏影,杨柳新睛。
贯云石曾经是个武夫,任过武职,后弃武习文,勤于制作,渐趋于精,终于在元代曲家中占据一席。由于有过从戎的经历,为文事亦常豪气四溢,如“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一笑白云外” ( [双调] 《清江引》 ) ,这固不足奇。[双调] 《殿前欢》则可谓尽脱武习,颇得文士风流,别是一番境界。
《殿前欢》写的是春日闺思。春季,闺房,二者得一,即易触发相思之情; 两者俱全,情思之深沉,冲动之强烈,不难想见。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年轻女子,孤身一人,在闺房里,隔帘听见随风传入的断续卖花声。宋元时期,多有女子叫卖鲜花以谋衣食,为吸引买主,其叫卖声极富音乐感,悦耳动听。后来有的散曲便依其声调而作,并定名为 《卖花声》。《殿前欢》中的卖花声也吸引了女主人公,但她之所以被吸引,并非要买花,而是由急促的叫卖声听出唯恐鲜花转瞬凋谢之意,转而念及自己红颜似花,青春亦难久驻。空守闺房,只能是坐待红颜老。于是闺房中呆不住,便卷帘走出。
“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夜雨之后,天空一洗而净,纤尘不染;小小庭院, 阒静无人。 在这种环境中, 漫步最宜, 亦最合排解不宁的心情。 只是,此时已无帘隔,卖花声听来当更真切,于不宁心绪的排解似又不利。好在由室内转入室外,气温下降,“轻寒翠袖生”,这一阵凉意,恰好可以稍稍抚慰一下烦躁的心绪。就大体而言,出闺房总还是胜于留闺房的。
“穿芳径”,踏草观花,或俯身抚弄,怜惜花草,也是怜惜正值青春盛年的自己。自己就好比鲜花,好比芳草,正堪怜惜,却又有谁怜惜?年轻女子期待之情,油然沛然。于是,便去凭依阑干,而且是“十二阑干凭”,每处阑干都凭依一会。在诗词中,凭依阑干是用以寄托思情的,如“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依阑干”(李白 《清平调》)、“独自莫凭阑” (李煜《虞美人》)、“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史达祖《双双燕》)等,前人笔下多见。《殿前欢》小令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用以寄托相思。“凭阑”再加“十二”,前人亦有此例,“栏干十二独凭春” (欧阳修《少年游》 ),小令用来表现春思绵绵无已。女主人公一再凭阑,仰望天空,兴叹一番; 俯视花草,含情满眼。她的一再凭阑,是为了排解不宁的心绪,也是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朦胧追求。正因为如此,在凭阑之余,于草丛花间,轻移莲步,她能透过“杏花疏影”,看出“杨柳新晴”。疏影中的新晴,给人以双重暗示: 一面是杨柳的又一次转绿、青春中又过一年,岁月逼人,春思更深沉; 另一面是绿柳报春,青春尚在,前景或可柳暗花明。这两面,令人觉得都合理合情,都可能存在,小令全篇便堪再读细玩。
《殿前欢》一曲,素雅清逸,一如雨后青空,透露阵阵清新气息。女主人公的倾听卖花声,出闺房,步闲庭,凭阑干,处处牵人思绪;而读完全曲,令人不能不深切关心她的命运: 担心她的青春年华为春思无休止地缠绕。被封建礼教摧残以致凋谢,因而希望她能得到排解,振作奋发,喜逢“新晴”。
此曲题前的“双调”,原是商调乐律名。《新唐书·礼乐志》 载: “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元人作曲用宫调,“双调”即为所用十一调之一。它与填词格式中的“双调”含意不同,读者沉浸于艺术鉴赏之余,勿忘一辨。
注释
①番: 次,阵。卖花声: 女子叫卖鲜花之声。卖花声悦耳动听,后以之谱成《卖花声》曲。②天阶:三台星,分上、中、下三台,共六星。此指天空。③十二阑干:所有的阑干。
上一篇:《[双调]·折桂令》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双调]·沉醉东风》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