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令》言情赠友诗歌
伤高怀远几时穷①? 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②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③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④嫁东风!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中女子因情郎远游不归,自己长年独守空闺,故由爱而生怨,怨之极而生悔。感情极为浓烈。词人以重笔巧构,经纬今昔,交织景情,将女主人公之所见、所闻、所忆、所感一一写来,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她微妙而复杂的心态。
上片,女主人公登楼望远,渴望见到情郎归来的身影。“伤高怀远”,点出登临之事; “千丝乱”和 “东陌飞絮”,点出登临之季节——春天。一起便是女主人公的问天呼喊: “伤高怀远几时穷?” “几时穷” 三字,既是问天,又是自问,也是悲凉的感叹。可以引申出三重联想: 其一,此女子必是自情郎走后,日日登高望远,而每次都是以失望告终。我们曾在温庭筠 《梦江南》 词中见过这位女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其二,今日复来登高怀远,而终于仰天高问,则说明女主人公之企盼再度落空,同时又暗示出经历了一天的等待,时已黄昏,为下片黄昏抒情先行埋一伏笔。其三,以一痴情之女子,而日日登高翘首,终于忍不住要问何时能够不再如此 “伤高怀远”,可见其焦急和耐心已至极限,口吻中难掩有一份怨恨之情。故可视作为末三句身世奇想蓄势。“无物似情浓! ”答非所问,从旁响应首句问天,亦出自女子之口。正因为情浓,才有日 日登临之事,才有情急呼天之举。起句三分相思已有一分怨恨,此句兜转一笔,虽怨而情犹痴,挟怨相思则情尤浓。
词上片突兀而起,一问一答之间概括了无数往事。以下回头交代此女子所处之氛围情境,继而追忆与情郎分手之际的情景。从心理活动过程来说这是顺叙,感情激烈喷发时两眼空阔无物,不知身在何处; 既而稍觉平静,则必然注意周身环境,必然陷入深思,往事如云烟历历过眼。但若依事物之客观顺序,上片可看作是逆笔倒叙: 从事件所引起的感叹惆怅带出事件本身; 从今之情、景、人、事追回到昔之情、景、人、事。柳条千丝有双重之意蕴,柳谐音留,古人送别,辄折柳为赠以寄其意。千丝,谐音千思,见柳思人,惹起千思万绪。东陌,大概就是当年情郎离家所走过的道路。柳絮濛濛,写无情之物平添人烦恼。“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晏殊 《踏莎行》) “更”字与上句 “正”字二虚字相为呼应,以写景传达心理活动。凭栏东望的女主人公刚刚还是 “正”烦恼,此刻恐怕已经是 “更”烦恼了。歇拍“何处认郎踪”,又是一问,而且问得没有下文,流露出无限沮丧之情。“认郎踪”是高处目光搜索的动作,章法上前与 “伤高怀远”呼应,后与下片 “梯横画阁黄昏后”呼应。
黄昏来临,远处已笼罩于黑暗中。于是女主人公只好回到闺房,凭窗而立; 只好注目于近处的楼前池塘。双鸳浮水,反衬自身之孤寂,是人不如禽;小船往来,则暗示她忆及当年幽欢佳会频繁往来的种种旧事。“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两句淡笔写景,看似不经心,细心吟味,觉有一片寂寞无聊之情在。“又还是”三虚字,惊人心魄,与首句 “伤高怀远几时穷”并峙前后。无穷无尽的等待,无穷无尽的黄昏,无穷无尽的怨情,终于逼出她人不如花的身世奇想。李贺 《南园》诗: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春花衰败,尚知道随风而起,嫁与东风; 自己夜夜独眠,不仅比不上池中双鸳鸯,连飘零满地的桃花、杏花也不如! 贺裳 《皱水轩词筌》云: “唐李益诗曰: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子野 《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皆无理而妙。”此三句是盛传于当时的警句,张先甚至因此而有“ ‘桃杏嫁东风’郎中”的美称。
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记载: 张先与一尼姑相恋,每夜深人静,辄与居住在池中小阁上的尼姑幽会。此词即为此事而作。这种说法似出于读词者之想象附会,不足信。
注释
①穷: 穷尽,完结。②骑(ji音记): 名词,指所骑之马。③桡(rao音饶) : 船桨,借指小舟。④解: 会、能。
上一篇:《[越调]寨儿令》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七夕诗》诗文原文与赏析